朴素的幸福
她的保暖鞋坏了,是晚上洗脚的时候发现的。她对他说:”这个周末逛街时,我们俩都重新买一双,今年天冷,穿厚实点。”他说好。
第二天,他起得早。往常,他都会端杯水,坐在沙发上看”早间新闻”,可这一天他出去了。她没有留意,像往常一样在厨房里忙碌着,打豆浆、煮鸡蛋、热馒头……都是上班族,他们通常会在8点左右开饭,8点半之前收拾完家中一切,准时去上班。可这一天,都8点过10分了,他还没有回。她在家里急得直嘟嚷:”这么一大早,去哪儿了呢?也不怕上班迟到。”
过了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中拿着一双鞋。玫瑰红鞋面,鞋面上绣着一只玉兔。他笑着对她说:”天冷,你晚上又极爱上网,没有保暖鞋怎么成?我就趁早去买了,可现在做生意的人也懒了,竟没有几家开门的,我跑了好几条街才买到。今年是兔年,是一对玉兔呢。你试一下,看大小合适不合适?”
那双鞋,就像冬天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暖在她的心上。
她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们俩聚在一起的时候,她经常会把她的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小欢喜讲给我听,在她所讲的那些小小事件里,我看见了她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外,母亲艰难地带着我和哥哥。偶尔会得到一个苹果或一把花生,她总是平分成两份,给我和哥哥,她自己从来也不尝一尝。稍大,我们懂事了,就一起商量好,哥哥抱着妈妈的胳膊,我按住妈妈的头,强行把好吃的东西喂进她的嘴里。妈妈含泪笑着,不甘愿却又幸福地嚼着……如今,母亲已经不在了,但每每回想起来,往事中的点点滴滴,却都汇成了涓涓细流,幸福地流淌在我们心间。()
我的楼下住着两位老人,老太太动作慢性子也慢,老大爷性子急动作也快,老两口每天晚饭后都要去散步。出门时,老大爷等不及,总是提前出门,在小区大院的门口等老太太。看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出来了,他才又继续往前走。
两个人,老大爷总是走在前,老太太在后,但前后总不超过一二十米的距离。每到拐弯处,老大爷总要停下来等老太太一会儿,直到老太太跟上来,他才又继续往前走。
两个老人共同走过了几十年,感情都转换成了简单而朴实的习惯,他们不说话,却总是能打动人的心。看到他们,我总会想起一句话来:你在我的视线之内,我就心安。那种温暖,虽然细微,却无限静好。
幸福的家庭都是朴素的,就像柴米油盐,就像等齐一家人围桌吃一顿热热乎乎的饭……就像屋檐前汇集的雨滴,虽然寻常,每一滴却都有回声,让人心安,让人感觉真实而持久。
他每天起床,总能穿上她为他洗好的衣服,不仅穿着温暖、舒适,还飘逸着一股迷人的清香。他很惊诧,每次着装,总能与他日常活动相匹配,比如:接待客户,是西装革履;一线视察,是拉链衫;与职工劳动”上镜头”,是工作服……
要知道,他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的繁杂事务,一天下来,常常是疲惫不堪,至于第二天要穿啥衣服,真是无暇顾及了。
那天,他起床时,没有找到衣服,急得团团转,就索性光着身子,去房间里找,大衣橱里扒来扒去,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衣服。
当他转过身来,才蓦然发现,原来他的衣服全被从大衣橱里”请”了出来,用衣撑钩挂在一根晾衣绳上,一条红色的蝴蝶结系在中间,煞是惹眼,恰似一条”三八线”,一分为二地将那些林林总总的衣服划分为两区域。他看见,每个衣撑上都被她写上不同的序号。”蝴蝶结”左边1至7的序号里,全是他日常穿的西服、拉链衫;右边是平时必备的衣服。今天星期四),应该是穿4号衣撑上的工作服,正当他伸手去取时,她下班回来了,忙说:”别急,让我来!”他眉头紧蹙:”怎么啦?”她莞尔一笑:”你忘了,今天你要出差,春天风多,你必须再穿第13号的衣服。”说着将13号衣撑上的黑风衣合并到4号中。他笑了笑:”你真仔细!”说话时,脸上写满了幸福……
“咣当”一声,他关门出去了,她又嘱咐他:”这几天我加班,可能没有时间照顾你,明天是星期五,预报有雨,听说你要到局里开会,按常规,要穿5号衣撑上的西服,另外还要穿10号的雨衣,不要忘记噢……还有,后天是周末,如果你休息在家,6号、7号衣撑上的休闲服,随便你穿……”
一声声叮咛,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那调皮的热泪,又在他的眼里恣意打转,一时迷蒙了双眼,他本想说声”谢谢”!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一根小小的晾衣绳,排满了妻子的温情,偶尔,序号会被添加、合并或打乱,但那片浓浓的爱永远不会变,一直隐藏在这不起眼的序号里……
10年前,每当这幅画面出现时,我就希望自己可以记录下来。但现在,可以帮我记录的,只剩下回忆。
两把单人春秋椅,一张小茶几,两位老人,两只苍老的手相互握着。
他们是我的爷爷和奶奶。从奶奶52岁双目失明那天起,爷爷的手就紧紧地和奶奶的手相握。他们握在一起的时间,很可能比以往几十年加在一起还要多。
听别人说,有的老人眼睛看不见了,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奶奶失明几十年里,从不干活,但唯一不曾放弃的是家里所有柜子的钥匙。每一只柜子都上着锁,沉沉的钥匙始终挂在奶奶的腰间。需要拿什么东西时,她用手摸索着,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相应的那一把,用手指捏住,递给爷爷。
奶奶失明后,爷爷成了她的拐杖。就连上厕所,爷爷也会扶她去。爷爷从不敢去远处散步,经常站在门口,和过路人聊上一两句,扭头就回家。奶奶只在屋子里散步,从这一间走到那一间。
爷爷坐在属于自己的那把春秋椅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奶奶也总是坐属于自己的那一把,她不抽旱烟,抽卷烟。烟雾缭绕的时候,奶奶会和爷爷唠叨几句,爷爷的话则很少。有时,爷爷坐在外面屋子里看电视,他的眼睛越来越花,就开始听电视。此时,奶奶便把胳膊支在茶几上,低头打盹。
大多数时候,是爷爷做饭。做好了,给奶奶盛好摆好,再把做的什么菜汇报一遍,然后便一直盯着奶奶的饭碗,不断给她添爱吃的菜。即使孩子们都在,爷爷也一定要坐在奶奶身边。
和很多老人一样,爷爷奶奶是非常孤独的。我最怕他们的孤独,因此,放学后,赶快跑到爷爷家,坐在他们对面的床上和他们唠嗑。这个时候,爷爷才是健谈的,常常给我讲起一个个故事。
奶奶一直希望可以把眼睛治好,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眼这个世界。可是医生说她的情况不能动手术,于是,奶奶就低着头,一声一声地叹气。奶奶很怕死,因此,贴身的兜里总装着速效救心丸。然而,对她来说,比死更可怕的,是爷爷会比她先死,因为她忍受不了那种比死更可怕的孤独。
晚上爷爷睡着后,总会打呼噜,如果突然没了声音,奶奶的手就赶紧摸到爷爷的鼻子下面。有时爷爷被弄醒了,就会不耐烦地说几句。这样,奶奶倒是放心了。
有一夜,奶奶又听不到呼噜声了,手伸过去发现不对劲,赶紧往爷爷嘴里塞速效救心丸。然后,拄着拐杖叫醒住在隔壁的叔叔,让他跑去找我父亲,回来又摸索着往爷爷嘴里灌水。我父亲带着大夫赶来,及时救醒了爷爷。为这件事,奶奶得意极了。夜里再摸爷爷鼻子的时候,他也不再埋怨了。
奶奶80岁的时候,患了老年痴呆症,逐渐谁也不认得了。儿女们问她有几个孩子,她总也说不对。爷爷看着好玩儿,故意逗她:”你有几个老头儿呀?”奶奶立刻回答:”4个!”然后坏坏地笑着。这时候的奶奶,仿佛不谙世事的小孩。她却依然记得,和她相隔一张茶几远的那个人,是她唯一的依靠。
从这个时候起,每天,奶奶都要握着爷爷的手,再也不松开,白天,夜里,都不松开。爷爷要点烟了,抽出手来,忙完后,又赶紧放回去,因为奶奶抓不住他的手不高兴了。奶奶不再抽烟,她每天拉着爷爷的手,什么也不说,一声接一声地叹气。即使有人和她说话,逗她笑,她那只拉着爷爷左手的右手,也决不撒开。
过了几个月,奶奶的身体逐渐糟糕起来,不能下床。爷爷不敢让奶奶一直躺在床上,怕她那么没有阳光地死去。于是每天早晨,他都要把奶奶背下床,放在那把春秋椅上晒太阳。阳光下,爷爷就和奶奶手拉手坐在春秋椅上,什么也不说。
儿女们回来照顾奶奶,爷爷有了空闲,可他出去散步的时间却更少了。他一直看着奶奶,吃饭的时候为她夹菜,为她擦口水。这些活儿,爷爷从不让儿女们插手。
奶奶去世的时候,孩子们都围在身边。只有爷爷,远远地躲在外面,自始自终,都没说话,神情出奇地镇定。去火化的时候,大家也没让爷爷跟去。来了客人,爷爷还会和人家聊几句,似乎在表明:我没事儿!
出殡了,接连3天乱哄哄的家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爷爷终于哭了出来,他想站起来,躲开孩子们悄悄哭,却一下跌坐在椅子上。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看见爷爷这么号啕大哭。
奶奶去世后,爷爷也突然间老了起来,他的腰好像一夜之间弯了。后来的两年,爷爷还是坐在他那把春秋椅上,茶几上放着他的烟袋,但旁边没有了烟盒,() 也没有了与他牵手的那个人。
奶奶去世两年后,爷爷也走了。
我相信,在那个世界里,他们一定会重逢,而且一定会两手相牵。
来源:女娲之爱 love.ngnvip.com 我们的情感隐私 love.ngnvip.com/category/qingganyi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