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失聪
(作者:蒋诗经)
老林是一家小采石厂的爆破员,年初采石厂发生了一场事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那一天,老林为了排除一枚哑炮,进入了爆破区,可还没采取措施,那枚哑炮突然炸响,老林当时就被震晕了。
老林是在医院醒来的。医生告诉老林,他的左耳耳膜被震裂,只剩一点残余听力,要佩戴助听器才行。老林摇了摇头说,有一只耳朵就够用了,还花那冤枉钱干啥?医生说,如果不及时补救,左耳会完全失聪。老林却笑了,说这样以后更方便,听见喜欢听的就用右耳听,不喜欢听的就用左耳听。随后,老林就坚持要求出院了。
其实老林这么做,是因为采石厂的老板违法开采,已经逃之夭夭,老林搭进去医药费不说,一分钱赔偿也没拿到。现在过日子,哪一样不要用钱?
老林是家里挣钱的主要来源,采石厂倒闭,左耳失聪的老林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只好去工地打零工,收入和以前比起来,相差太多。老林的儿子林通今年十五岁,见家中遭遇变故,有些闷闷不乐。老林只得打起精神劝儿子,别有什么顾虑,只要他把书读好,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林通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里却有了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
这天一早,老林骑上自己的破自行车去工地,骑出没多远,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他。老林回过头,见林通一脸无奈地站在大门前,看着自己欲言又止。
老林掉转头回来,伸过右耳,才听清楚,林通说他报了课外补习班,要交一千块钱补习费。说到钱,老林有些心疼,因为家中确实没什么多余的钱了,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林通,学习成绩靠自己,上不上补习班并不重要。林通却支支吾吾地说,不报补习班,学习成绩就跟不上。
看着林通委屈的神情,老林有些惭愧,儿子主动要求学习,自己总不能不支持吧。听说现在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留一手,把重点和精华都留在补习课上。想到这里,老林咬了咬牙,进屋取出仅有的钱,交给了儿子。
然而刚过一个月,林通又对老林说,老师让同学们统一购买课外教材,需要五百块钱。老林的工钱还没发,只好对林通说,能不能向同学借一下教材,省下这笔钱。林通涨红了脸说,不想让同学们笑话,说完,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老林心一软,叹了口气,当天找同事借了钱,交给儿子。
这次事情以后,林通有一阵子没再问老林要钱,整天埋头看书写字,让老林颇感欣慰。
转眼学期就快要结束了,这天,林通突然低着头跟老林说,他不想念书了,暑假里想出去打工赚钱。老林听完暴跳如雷,自己一直咬紧牙关,不敢放弃,想不到儿子竟然要主动放弃,这怎能不让他急火攻心。
林通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看见父亲发过这么大的火,但他仍然低着头,倔强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老林心里一动,突然明白了什么,问:”你想去打工,是不是因为缺钱花?”
林通默默地点了点头。这次是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放假一道去城里参观游玩,长长见识,每人交三百八十元。
老林深深地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说:”明天就交,但以后别再说不想读书的话了。”林通点了点头,默默地进屋学习去了。
放假后第二天一早,林通就离开家,和同学们去了城里。老林下班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老林就坐在门前等林通回家,却看见儿子的班主任从村口走了过来。老林以为林通回来了,可是只有班主任一个人。老林赶紧起身,向班主任问好,并询问林通怎么没一道回来。
班主任吃惊地说,已经放假了,林通不是应该在家里吗?班主任告诉老林,这次林通考了全班第一,但他平不太合群,所以来做个家访。
这下轮到老林吃惊了,仔细一问才知道,班主任根本没组织大家去城里参观游玩。再一聊,老林又得知,林通根本没有参加什么补习班,班主任也没有要求学生统一买过什么课外教材。
老林听完,气愤异常,他不知道林通从家里骗走了钱,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听着班主任夸赞林通学习努力,老林有苦难言:就算儿子成绩再好,如果学会了撒谎骗钱,又怎么成材?可他不敢把这事告诉班主任,怕班主任对林通的印象坏了。
班主任后来还说了些什么,老林侧过身,左耳一句也没听进去。
到了晚上,林通兴冲冲地回来了。刚进家门,老林就大声质问他到底去了哪儿,林通坚持说和同学去了城里。老林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举起手就打了林通一巴掌。
挨了打的林通仿佛知道自己犯了错,低下头,一言不发。老林气得声音都有些发抖了,问林通:”你告诉爸爸,你要了这些() 钱,到底是干什么去了?”
林通双眼一红,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个盒子,递给老林说,钱全部买这个用掉了。
老林接过盒子,打开一看,盒子里竟然是一个助听器。
林通说:”爸,我不希望你为了我,失去一只耳朵。我拿了自己平时存的所有零花钱,可还是差得太多了,我想,只有用读书做借口,你才会舍得把钱拿出来……”
林通的话还没说完,老林就一把抱住了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儿子,无语地哽咽了。这是第一次,老林在儿子的面前流下了泪……
(作者:滕建军)
姜涛是一家服装厂的老板,年轻时辛苦打拼,积累下了不小的家业。谁知他有了钱,就只顾玩乐,厂里的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最后连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了。姜涛的岳父开了一家水产店,家境殷实,本来借钱给姜涛周转不成问题,可姜涛这人屡劝不听,岳父看不惯他的行为,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基本上断了来往。
这天,姜涛实在筹不出工人的工资了,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来到岳父家,想借点钱来解燃眉之急。姜涛见岳父正在院子里晒咸鱼,便硬着头皮说明来意。岳父听完后,鄙夷地瞅了他一眼,指着眼前的咸鱼,冷冷地问道:”你看这咸鱼还能翻身吗?”
姜涛知道岳父是在讥讽他,他想了想,上前伸手将咸鱼翻了过来,说:”您看,只要有贵人相助,咸鱼就能翻身。”
岳父点了点头:”不错!有人相助,咸鱼是能翻身,可是……”说到这儿岳父突然停下来不说了,却让姜涛把刚才翻咸鱼的手抬起来,放到鼻子底下闻闻。姜涛抬起手来一闻,一股腥臭味直冲鼻孔,熏得他连忙将手拿开。
岳父见状冷冷地笑了一声,说:”看到了吧,帮咸鱼翻身,容易被刺扎到不说,还要粘得满手腥臭,这样的事,有哪个贵人肯干?”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进屋了。
钱没借着,还被岳父羞辱了一番,姜涛心里这个窝火就别提了。痛定思痛,他决定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厂子,到时候一定要让岳父看看,他眼里的这条咸鱼到底能不能翻身!
回去后,姜涛将自己的房产做了抵押,筹到了周转资金,然后他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想要东山再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服装厂的生意虽然有了起色,可奈何厂里设备老旧,产品过时,库存积压严重,所以资金周转很快又出现了问题。姜涛只好又厚着脸皮来到岳父家,想再开口让他老人家帮忙渡过难关。
这次,姜涛已经想好了办法。到了岳父家,他看到岳父依旧在院子里晒咸鱼,就胸有成竹地走上前,没有提借钱的茬,而是先和岳父探讨起咸鱼翻身的事。姜涛指着咸鱼说:”其实,贵人只需要用一根木条就可以帮助咸鱼翻身,这样就不会被鱼刺扎到,也不会粘上满手腥臭。”
岳父抬头看了看他,一声不响地从旁边拿起一根木条,伸到一条咸鱼的底下,用力一挑,只听”啪”的一声,咸鱼没有翻过来,木条却折断了。岳父慢条斯理地说:”看到没有?咸鱼没能翻身,贵人的木条却折了。”
姜涛不服气地争辩:”这根木条太细了,换根粗的就能翻过来。”岳父冷笑一声,说:”船桨粗,可那是用来划船的,你见过谁拿船桨来翻咸鱼吗?”说完他把木条一扔,又头也不回地进屋了。
看来岳父是认定自己这条咸鱼翻不了身了,姜涛钱没借着,又生了一肚子闷气,回家后赌咒发誓,这辈子即便() 是讨饭吃,也不会再到岳父家里借钱了。
可赌咒发誓容易,没钱厂子想维持下去却不容易,为了能把厂子开下去,姜涛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头发都白了一大把。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姜涛决定采取壮士断腕的策略,低价把厂里的老旧设备卖给一些小型服装厂,赔本清仓处理那些积压库存,用换来的钱进一批新设备。
因为资金不多,新设备只进了很少一批,所以大部分工人都被辞退了,只留下了少部分拔尖的职工。接着姜涛又高薪聘请了一些设计精英,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姜涛服装厂的生意越来越好,订单也越来越多。
虽然生意越来越好,可因为设备少,流动资金不足,江涛的服装厂只能小打小闹接一些小单,接不到大单。
最近,有一家外贸公司看中了姜涛服装厂的产品,准备跟他签订合同,大批采购。接到这单生意,姜涛不由得又喜又愁:喜的是终于等来了大单子;愁的是缺少资金,没钱添置设备和原材料,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单子。
这天姜涛正在办公室里发愁,忽然接到媳妇的电话,说他岳父今天过生日,让他一起回家祝寿。提起岳父,姜涛就气不打一处来,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可夫人有命,他也不敢违抗,于是就气哼哼地去了。
等姜涛到了岳父家一看,岳父正好又在院子里晒咸鱼。岳父见到江涛,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招招手让他过去,递给他一根像上次一样粗细的木条,示意他给咸鱼翻身。姜涛不知岳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疑惑地接过木条,轻轻挑了一下,谁知那条咸鱼却很轻松地翻了身。姜涛不由得呆了一下,
这时,岳父在旁边话里有话地说:”上次那条咸鱼刚晒上,又湿又重,所以才会把帮它翻身的木条都给压折了,而这条咸鱼已经晒得差不多了,所以一挑就能翻过来。”说完岳父从身上拿出一张支票递给姜涛,”喏,拿着它进材料、添设备吧!”
姜涛顿时愣住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心里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岳父怎么突然跟变了一个人似的,竟然会主动借钱给他!
见姜涛一脸困惑,岳父不由得笑起来,拿起木条熟练地翻起了咸鱼,一边翻一边说:”这咸鱼的上面干了,下面其实还半干不湿的,这时候如果不帮它翻身,那这咸鱼就变成臭鱼了,哈哈……”
姜涛一下子明白了岳父的良苦用心,原岳父不是不想帮他,而是一直在等待帮他咸鱼翻身的最佳时机啊!
(作者:李娟)
她发泄似的面向全世界的人跺脚哭诉,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丢了。因为她的痛苦和不安是如此强烈巨大,非得全世界的人一起来分担不可。
-1-
我三岁那年的一天傍晚,妈妈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发现我不见了。
她屋前屋后四处寻找,敲遍了所有邻居家的门,都没找到我。后来,邻居也帮着一起找,翻遍了连队的角角落落,还是没有找到。于是,便有人怀疑:莫不是我独自一人进了野地?又有人严肃地叹息,提到最近闹狼灾,某地某连队一夜间被咬死了多少多少牲畜……
我妈慌乱恐惧,哭喊着去找领导。她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引起了连长和指导员的高度重视。于是,连队的大喇叭开始反复广播,说李辉的女儿不见了,有知情者速来办公室报告云云,还发动大家一起去找。
连里的几乎每一个人听到广播后都放下碗筷,拿起手电筒出了门。夜色里,到处灯影晃动。连队还派出了两辆拖拉机,各拉了十来个人朝着茫茫戈壁滩的两个方向开去,乡亲们呼唤我的声音传遍了荒野。
一直到半夜,大家才疲惫地各自回家。没有人能安慰得了我妈,她痛苦又绝望。妇女们扶着她回到家里,劝她休息,并帮她拉开床上的被子。这时,所有的眼睛都猛然看到了我,我正蜷在被子里,睡得香甜又踏实。
-2-
我二十岁时,去乌鲁木齐打工。一次外出办事,忘了带传呼机,碰巧那天我妈来乌市办事,呼了我二十多遍都没回音。
她开始胡思乱想,心慌意乱地守着招待所的公用电话。这时,有人煽风点火,说现在出门打工的女孩子最容易被拐卖了,比小孩还容易() 上当受骗。我妈更是心乱如麻,并想到了报警,幸亏被招待所的服务员劝住了。大家建议再等一等,并纷纷帮她出主意。
她坐立不安,又不停地打电话给所有亲戚,发动大家联系乌市的熟人,看有没有人了解我最近的动向。然后又想法子查到我的一些朋友的电话,向他们哭诉,请求大家联系到我一定要通知她。
于是乎,我所有的亲戚和朋友一时间都知道这件事了,并帮忙进一步广泛传播,说我莫名消失,不理我妈,要么出事了,要么另有隐情。一时间,大家议论得沸沸扬扬。
我妈一整天哭个不停,逢人就说我的模样、我的名字、我的工作,来乌市多久了……她认为我肯定出了意外,如果大家能遇到我,一定想办法帮助她。大家一边安慰她,一边暗自庆幸自家女儿懂事听话,从来没有发生过跑丢了这样的事情。
除了没完没了地打电话和向人哭诉外,我妈还跑到附近的打印店,想做几百份寻人启事。幸亏一时没有我的照片,只好作罢,否则的话我就更出名了。
而这些事通通发生在一天当中。很快,我办完事回去,看到二十多条留言时,吓了一跳,赶紧打车去那家招待所。一进大院,一眼就看到她茫然失措地站在客房大门前,焦虑又无助。我叫了一声”妈”,她猛一抬头,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快步向我走来,一边指着我,想骂什么,又骂不出来,但哭得更凶了,好像心里有限的委屈。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有事再去那家招待所时,里面的工作人员还记得我,还会对我说:”那一年,你妈找不到你了,可急坏了……”并对旁边的人津津有味地详述始末。
来源:女娲之爱 love.ngnvip.com 我们的情感隐私 love.ngnvip.com/category/qingganyi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