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上面是盐 – 女娲之爱

糖的上面是盐

(作者:朱成玉)

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爱上了一个穷小子。结果可想而知,父母千挡万阻,不让她与他交往。可那颗已经被触动的凡心,像脱缰的马,不停地向外跑。父母威胁说,如果他们在一起,将不会给她一分钱。她不管不顾地与他在一起,过起了从来没有过过的穷日子。

他们在城市的边缘租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里空空如也,什么摆设都没有。他买来各种颜色的涂料,两个人把屋子刷出了童话的色彩。唯一的装饰品是窗边的一串风铃,那是穷人的音乐,在他们贫穷的时光里,为他们的灵魂带来一丝慰藉。每天下班回来,他都会晃动那串风铃,那是他们之间爱的蜜语。每每此刻,她都会跑着迎上去和他抱个满怀,那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她不会做饭,每天把厨房搞得一塌糊涂,不是把糖当成了盐,就是把醋当成了酱油。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调味品,男人在那些瓶瓶罐罐上不厌其烦地贴上一些小纸条,告诉她什么东西应该什么时候放,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她感到很有意思,每天照着那些小纸条的指引去做事,可仍旧做得一塌糊涂。

她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小心谨慎。男人并不怪她,依旧会把她做的饭菜吃得香甜无比,让她误以为厨艺精湛了。他知道她没吃过苦,每次有些好吃的,他都是让着她吃。他总觉得亏了她,每天拼命地工作,只想让她过上好日子。

早餐常常是男人准备的,因为他总是宠着她,让她睡懒觉。每天他() 上班之后她才起床,桌子上有备好的早餐,当然少不了一张纸条,提醒她今天要做的事情。那些不断更新的小纸条代替了他们之间原来诉不尽的情话。她有一点点失落,却仍把那些小纸条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为了多挣些钱,他开始在工厂里不停地加班,每天很晚才回来。同事们打趣道:新娶的漂亮媳妇,就那么放家里,能放心吗?他憨憨地笑,心底美滋滋的,干活更有了动力。他不想让她知道自己这么劳累,每次电话打过来,问他为什么还没到家的时候,他都说和同事在打牌或者洗澡,只为了不让她担心。

时间久了,她就有些受不住了,每次他回来,她便忍不住埋怨他。他也累了,胡乱吃了一通饭,倒头便睡。接连很多天都是这样,她开始怀疑,他的心是不是不在这个家里了。

每天不厌其烦的唠叨,终于让好脾气的他也忍不住了,和她第一次有了争吵。她毕竟是有钱人家的乖乖女,从小到大没受过委屈,哪里会忍受他的责骂。一气之下,她回了娘家。

他发疯一般给她打电话,请求她的原谅,她正在气头上,索性关了手机。

火气渐渐平息之后,她开始念起他的好来,想到他对她无微不至的呵护,她的心一下子柔软起来。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那些纸条。在被思念咬噬的夜里,她忍不住拿出那些小纸条来,它们仿佛熨帖的膏药一样,贴在她思念的患处,为她止痛。

她把那些纸条展开,不自觉地念出声来:菜炒得不能太熟;把调料都准备好,再把菜下锅;牛奶必须热一下再喝;糖的上面是盐……一阵风把她手中的纸条吹落,无意间她看到,每张纸条的背面竟然也写着字,粗心的她却一直都不知道。原来,每张小纸条都是两面的,正面写的是”正事”,背面写的是他对她的”情语”。她忍不住细细地读了起来:爱你爱到七分熟;生活不是做菜,不会把所有调料都为我们准备好;我吻了杯子,你喝牛奶的时候就是在吻我;日子是咸的,但我们可以把它过成甜的……

念到这里,她忽然停住,心仿佛被什么绊住了。

是啊,现在的日子是咸的,但只要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把日子过成甜的。她迫不及待地回了家,做了满满一桌子菜,等待他回家。疲惫的他,一开门便闻到了菜香,更闻到了日子甜甜的味道。

她飞身扑入他的怀里。”猜猜,我的心被什么绊住了?”她问。”是爱!”他答,”跟着我,你苦不苦?”他问。

“不苦。”她答。”再吃一些苦,就会尝到甜。”他说,”因为……””因为糖的上面是盐。”她抢着回答。

此刻,他和她的手拉得那么紧,那么温暖,那么密不透风。

(作者:王吴军)

1919年12月,罗家伦作为北平学生的代表,前往上海展开学生团体串联,不料想,在美丽的黄浦江畔,罗家伦竟然就此邂逅了张维桢,引出了一生的爱情传奇。

那是当时的”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一次集会,罗家伦虽然貌不惊人,但是,他是当时名声远扬的学生领袖,他亲笔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更是在当时大学生中间争相传阅,这篇简洁而慷慨的宣言激起了全国学生的爱国热情。罗家伦一出现,就让现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激情澎湃的演讲更是让现场成了沸腾的海洋。当时,上海女子学校的女学生张维桢站在台下的一隅,她满脸红晕,用一双深情的眼睛专注地从头到尾一直默默注视着罗家伦,他的每句话、每个手势和每种表情都让清秀文雅的她着迷。罗家伦写的”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两句话早已铭刻在了张维桢的心中,只是两个人一个在北平一个在上海,南北两地,她与他难以相见。此刻,激情、睿智的罗家伦就站在张维桢的面前,他的演说一字一句地敲击着她的心扉,贴近,火热,直入她的心田。在这一瞬间,爱情产生了,少女的张维桢被爱情赋予了强大的力量,她在人山人海中居然挤到了会场的最前面,大声地对罗家伦说:”我名叫张维桢,今后请你多多指教!”说完,她把自己的联系地址写在一张字条上递给他。面对张维桢的热情大方和青春美丽,罗家伦的心在那一刻暖融融地被惊动了,原本口才出众的他在那一刻竟然腼腆得像个不知所措的小男孩,只是慌乱地说着:”好,好!”

都说一见钟情的爱情经不起风雨,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但是,张维桢和罗家伦却用真实的爱情经历证明,即使是一见钟情的爱情,也有在一开始便注定会相爱一生的。

爱情大多是有信物的,相爱的人常常用信物来见证彼此的爱情,信物仿佛是爱情之中的蜜,有了信物,爱情会更加甜美。张维桢和罗家伦一见钟情而相爱,他俩的爱情信物有点特别。罗家伦给张维桢的爱情信物是两张风景明信片和两张小型风景照片。这信物虽然并不名贵,但是,却包含着罗家伦渴望和张维桢比翼双飞的心意。张维桢读懂了其中的含意,她回赠给罗家伦的爱情信物是她的一张玉照,玉照上的张维桢笑意如花,青春美丽。一个女孩子把自己的玉照送给一个男人,自然是意味着心中的爱慕。罗家伦收到张维桢的玉照后在日记里写道:”就是你的照片,使我看了生无限的愉快。”从此,张维桢和罗家伦开始鸿雁传书,漫长的爱情之旅启程了。张维桢和罗家伦在信中谈人生,谈理想,谈各自的生活,有时也会小心翼翼地相互试探彼此对对方的爱,轻轻地伸着柔软的爱的触角。彼此的心事虽然千回百转,却在信纸上渴望着绽放花蕾。爱情里最难得的是深合我意。张维桢和罗家伦从一见钟情开始的美丽爱情就这样娓娓动人地进行着。

1920年8月,罗家伦从上海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去留学,他本想与张维桢在上海见面,畅叙一下与她别后的相思之情。不凑巧的是,此时的张维桢已从上海女子学校转学到湖州的一所女校读书,而罗家伦到了上海后又患病了,一直发高烧,无法去看张维桢,虽然上海和湖州相距不过是几百里的路程,他俩却没能见面。张维桢后来收到了罗家伦临登船时写给她的信:”来沪未能一见,心中很难过。玉影已收到,谢谢。不及多书,将离国,此心何堪,余容途中续书。”就这样,张维桢未能和罗家伦相见,就依依不舍地和他分别了。

在分别的几年间,张维桢收到了罗家伦寄来的好几本书,还收到了罗家伦写给她的许多信,在这些信件中,张维桢看到罗家伦在字里行间出现的微妙变化是对她的称呼,罗家伦从”维桢吾友”自然变成了”维桢””维桢吾爱”,到最后成了”我生生世世最爱的维维”.张维桢明白,她这个女子从此成了罗家伦心目中最珍爱的人。张维桢读着罗家伦那一封封漂洋过海的信,心中暖意弥漫。张维桢和罗家伦在信中除了谈论民族兴亡和学习之道,也像世间所有热恋的男女一样,时不时显露出敏感、任性乃至小孩子气的样子。有一次,张维桢收到罗家伦寄给她的一副珍珠项链,上面的珠子是他为她精心挑选的,他在信里对张维桢说:”我选的一种颜色,自以为还清新,配夏天的白衣服或粉红衣服,都很好看。望你() 不嫌弃,作为我想起你的纪念。”张维桢被罗家伦这份遥远而珍贵的礼物所带来的一片心意深深地感动了。

1926年4月,张维桢接到罗家伦的信,说他决定回国了,想想就要回到心爱而相思的女子身边,他的心情很是激动。可是,就在这时,张维桢却申请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计划在秋天进入研究院。张维桢知道,罗家伦在国外的这几年来,忍受着分别的痛苦,一直盼望着她到国外留学,与他日日相见,如今张维桢要到国外去了,可是,罗家伦偏偏又要回国了。不过,相爱的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张维桢非常体谅自己心爱的人,她不想让他心中失望。为了让罗家伦早日回到上海当面向他表白心事,张维桢给罗家伦汇去了钱,让他早日回上海见面。罗家伦接到张维桢的汇款时,他的心放下了,他明白了,张维桢是在告诉他,她愿意为他们的爱情而等候。

1926年6月18日,在张维桢的殷切盼望中,罗家伦在马赛登上了回归的船,经过一个星期的行程,他终于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张维桢的身边。但是,两个人真正相聚的日子却仅仅只有一个多月。在一个多月的甜蜜日子里,两个相爱的人互定了终身。

1927年11月13日,他和她在上海结婚了,当时,他们都已年近三十了。这是一见钟情结出的爱情之果,从1919年12月他俩一见钟情开始到结婚,经过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八年的相思,终于换来了朝暮比翼飞,同心度人生,深情依依,真挚动人。

世间有一种爱情,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一生,不论是一见钟情,还是相识已久,只要真心相爱,就是一生的牵手。

(作者:林特特)

男生版

陈青的博客更新了,她说,今晚去看《暗恋桃花源》。我记得去年她看过一遍,还在剧场哭了。我在网上查到北京8月上演,就给自己订了张票。她大一报到时,我去接新生。在北京站,我看着她向我走过来,没等她走到我跟前,已经被别人接过箱子。等我上了校车,她已经有了座位,我从她旁边走过,走到车厢最后才有位子。

那时,她扎一个马尾,穿一件黑白条纹的连衣裙,人极清丽。

社团招聘时,我又看到她,她过来填表,不像其他新生问东问西,她走后,我把表拿过来,看她叫什么名字。后来,一日值班,她和我排在一起。她问我是哪里人。我知道她的家乡,她的表格上填了,那两个字和我的一样。所以我说出来,她笑得温暖亲切。此后,我们熟了,值完班还出去吃夜宵,每次她都要AA制,我喝酒,她也来一杯,我带她去见我的兄() 弟,说她是我的小妹。

一次,我写信,被她看到,她问写给谁,我说,女朋友。我想看她的反应,她却笑嘻嘻说,替她向嫂子问好。我不清楚她对我什么意思,便把信纸揉揉扔掉,信是写给我姐的–讨教一下我该怎么跟女孩子表白。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学校西门碰到她和于飞。于飞是我最好的朋友。晚上,于飞请我喝酒,他说,如果不是我,就不可能追到陈青。我这才想起,他俩第一次见面,还是因为我。

那晚,我酩酊大醉。等到我研一,她大四,于飞出国。她和于飞分手,看起来并不难过。只是暑假,我们一起坐火车回家,睡在相对的铺位。

她在卧铺上趴着,我也是。我们对着窗外,月亮又大又圆。正说着话,她哭了,我想安慰她,便伸出手,她抓住了我。我的胳膊瞬间麻了。我喜欢她,但我不想乘人之危。

她去了上海,我留在北京。她在外企工作,我成了公务员。两年后,我有了女朋友。我一直知道她的消息,通过他们班的校友录。去年春节回老家,我突然想见她。大年初三,我打车到她家所在的小区,我起初担心她家已经搬走,没想到她说:”我今年在上海过年。”挂了电话,我在小区里走了一圈,我想到她十几岁时每天就从这条路走着去上学,竟有些心痛。

不知道那件黑白条纹的连衣裙还在不在,我捏捏烟盒,发现空了–相见无期。

她发短信问我的MSN,然后加了我。她的网名是”暗恋桃花季”,我笑她是不是正走桃花运,她说,”迷上《暗恋桃花源》”,还说,”和桃花运绝缘好多年”。我心里一动,但婚期已近。

我在网上搜”暗恋桃花季”,搜到她的博客。我花了一天工夫全部看完,现在她的博客仍在我的收藏夹里,我每天都去看看。

她换了工作。开始时不适应,后来渐渐习惯。去年冬天,在上海工作的表弟来北京,闲谈时,我发现他和陈青属于一家公司,当然那公司的员工数以千计。表弟问:”是美女吗?”我说:”是。””怎么样?””好姑娘。”老婆也在,她白我一眼:”好姑娘,你怎么没追?”我没说话,过一会儿去卫生间,洗完手,我用湿漉漉的手抹了把脸。表弟回上海就和她联系了。半年后,他们确定关系。表弟说,如果不是我,就不可能追到陈青。和于飞当年的口气一样。表弟还说:”陈青说,你当年总喊她小妹,没想到真的成了你的小妹,是弟妹。”我没喝醉,我只是流泪。

我不是话剧迷,但《暗恋桃花源》看了好几遍。

我缩在剧场一角的位子上,静悄悄流泪,没有人知道我心痛的理由–演江滨柳的黄磊很像一个人。

来源:女娲之爱   love.ngnvip.com     我们的情感隐私    love.ngnvip.com/category/qingganyinsi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