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过招:做好妻子的本分
在教师节的当天,早晨刚将热线打开,便接到了电话,电话中,芷兰的声音听上去也不过40出头,我们相约当天上午9:30见面。大概一个小时后,我见到了芷兰,含笑寒暄了一会儿,我们便一同走进皇驾咖啡,找了一处僻静的角落坐下。
当问到用什么化名时,她在面前的白纸上写下了“芷兰”两个字,她的字小巧娟秀,字的轮廓像是她的脸,柔长的、寡淡的;她的眉和睫毛,像是那些笔画,纤细而稀疏;她的眼睛就像那些顿笔,浓黑,带着铿锵坚韧的倔强,在问及芷兰的年龄时,她告诉我今年54岁时,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像——
其他人物介绍
老公 苏康 55岁 内退
婆婆 83岁
没结婚时就听说了婆婆的厉害
在苏康还是我的男朋友时,他家邻居就告诉我:“你这个未来婆婆可是个厉害角色,她为人处事总占人上风,她的大儿媳就曾说过谁嫁到这家都要受婆婆的气、受她的管,她绝对会把自己摆在婆婆的位置上,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必须经过她的同意,她是个只能得到不愿付出的人。但是你未来婆婆做的针线活可是数一数二的,在全村都是出了名的会裁会做,你以后的衣服不用发愁了。”
我当时就想人和人之间相处,以心换心,只要诚心相待,没有什么相处不好的。再说了,我又不与婆婆住在一起,最多周末、逢年过节去看看她,该不会有什么矛盾发生了吧。就这样,我嫁作苏康妻。
婚后的相处,证明了传言
婚后没多久,我便领略到了婆婆的厉害和自私。
在我结婚的前一年,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她大概知道了自己的大限将至,便早早给我赶制起冬天穿的棉衣。我们那个年代,还属于计划经济,棉衣都是自己缝制的,不像现在,什么都能买到。无奈,病魔对母亲太过吝啬,甚至没能给她足够的时间来缝制完这件衣服,便夺去了她的生命。
天气渐渐转冷,该穿棉衣了,这时想起那件母亲没有做完的棉袄。我想既然婆婆的针线活做得那么好,何不让她帮我做完呢?可我这人脸皮又薄,不好意思直说,正好看婆婆给自己的女儿做棉衣,我顺势就提了一下,但婆婆好像没听见似的,不予理会。说实话,当时心里挺难过的,心想如果是自己的母亲,绝对不会这样的。尽管如此,我还在给婆婆找借口,可能是她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或是没有听到。
有一天,我去婆婆家看望她,邻居问我这么冷怎么还不穿棉袄,我说:“母亲去世的时候,棉袄没做完,可我又不会做,”邻居接着说:“让你婆婆给你做嘛。”当时婆婆就在旁边,却像是没有听见,一句话没说,扭头便走。这次与邻居的对话,让我明白了,婆婆不是没听见,而是根本就不想给我做。当时我真的很难受,但我想自己只是媳妇,怎么能要求婆婆像对女儿一样对我呢,于是,我只能暗自伤心。
婆婆拿我当外人看
周末休息,我们照例去婆婆家,那时候一个村只有一个自来水管,还是定时供水,平时大家洗菜、洗衣服都是打井水。邻居家的孩子来借水桶,我也没在意就顺手把桶拿给了他。邻居还桶时,婆婆看见了,就问他什么时候借的,邻居就用嘴努了一下我,“是你儿媳妇借给我用的。”当时婆婆就气愤地说:“她不是我们家人,她是外人。”我听了之后很生气,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住,什么都没说。
我们那个年代,工资很低,我和苏康加起来一个月才拿60多块钱,婆婆却要求我们每个月给她10元钱。既然婆婆提出,我们便照婆婆的话去做,不管我们的钱有多紧张,每个月都会准时送去。不仅如此,平日里,我们每次去她家从不空手,如果空手,婆婆都甩脸给我们看。
我这个人好强、爱面子,对人又大方,也是不想看婆婆的冷脸,所以每次去都会买上婆婆爱吃的东西,还总是挑最好的买。
对待女儿和儿媳的不同
婚后第二年,我怀孕了,反应特别厉害,吃什么吐什么,可是婆婆从来没问过我的事。一直到生下女儿的那天,婆婆才来到医院看我。看到了婆婆,我就像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我发自内心地喊了一声“妈”后,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哭,也许是我第一次做了母亲,也许是见到了婆婆想到了我的母亲,也许……
然而婆婆却冷冰冰地摔给我一句话: “医院味道太难闻,回家我再伺侯你吧!”说完这话,容不得我说什么,婆婆转身走了。当时心里真的难受极了,心想如果是自己的女儿,婆婆肯定不知道要怎么去心疼了,可我毕竟也是她的儿媳妇,也算是她半个女儿啊,她为什么要这样冷漠地对我呢?难道因为我生的是女儿?
我在医院待了7天,看到邻床的那个大姐,不仅有她的母亲在照看,婆婆也忙前忙后的,不是煲汤就是冲鸡蛋茶的,婆婆还时不时地问她想吃些什么,真是羡慕。好在我的身边还有老公,他整天乐呵呵地忙来忙去,我的心里有了一丝安慰。
快满月时,我听说产妇要“腾澡”,据说可以发汗去脏气。具体的我也不懂,便去问婆婆,可婆婆说她不会,她没腾过澡,根本没把我的话当回事。婆婆甚至没等我做完月子,便匆匆离去。
熬到满月,终于可以洗澡了,我是哼着小曲儿出的门,外面可真冷,风像刀子一样刮过皮肤,可是我的心情无比愉悦,因为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了。
谁知,浴室里的人真多,几个人挤着一个笼头,水还很小,我就跟人商量我今天满月,能不能让我先冲会儿。她们人真好,都让着我洗,虽然如此,可能还是受了凉,从此便落下了月子病,一遇到阴天下雨便会浑身疼。
几年后,小姑子怀孕生子,婆婆却忙前忙后,对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真是与我怀孕时判若两人,婆婆的母爱,在那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满月时,婆婆还特地折了各类树枝为她的女儿“腾澡”。
婆婆嫌太累拒绝带女儿
女儿刚满5个月时,我就回到单位上班了。我和老公的工作时间都很紧,早上7点半就得到单位点名。女儿没人带,我们就想请婆婆帮忙,那时的婆婆不过50出头,身体很好,也没有工作要忙。可婆婆嫌太累,让我们自行解决。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带。
要去上班,只能把女儿一个人扔在家里。实在不放心,为了女儿的安全,我们就在床的周围垒起被子,形成一个保护圈,把女儿放在中间。因为是哺乳期,中午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回来,我便从单位急急地往家赶。喂完女儿,还得做饭,每天都是这样匆匆忙忙,像打仗一样。
女儿渐渐长大,这个方法行不通,我们便今天把她放在对门阿姨家,明天又把她安排到楼下的大爷家,也许因为女儿乖巧懂事,长得又漂亮,邻居都特别喜欢她。有时候实在不行,就把女儿带到单位,最紧张的就是领导过来查岗,得将女儿四处藏。就这样,我们艰难地把女儿带到了两岁,将她送到幼儿园。
婆婆与我们同住的日子
本以为可以轻松一些,就在这时,婆婆却要来和我们一起住。从此,我更加忙碌,心情也更加忐忑,因为我已深知婆婆规矩大的个性,总是小心翼翼地伺侯着,生怕哪点做的不如她的意,惹着她不高兴。
每天女儿由老公送去幼儿园,我早早起来买好菜送回家再去上班,中午回来还要忙着炒菜,婆婆从不伸手帮忙;吃饭时,婆婆总是先坐在桌边等着我把饭盛好,端到她面前,将碗筷摆好,我们才能坐下;坐下后,也得婆婆先动筷子,不然我们谁也不敢先去拿筷;夏天,由于那个年代,条件有限,我们都是把水放到木盆里洗澡,每次洗澡水都是我帮婆婆准备。
就这样,婆婆跟我们住了一年多,我尽心地伺候着,最后却没落到一句好,婆婆走后,不知道跟苏康讲了些什么,他回来后,跟我大吵一架。
我真的很生气,伤透了心,有很长时间没去看婆婆。但后来想了很多,干嘛跟婆婆计较呢?上行下孝是做小辈的本份啊。渐渐的,我原谅了婆婆,后来婆婆搬了家,两家住得近了,交通也方便了,我经常会去看婆婆。平时我烧了什么好菜,做了什么点心,总会想到婆婆,自己不吃,都先给婆婆送去;冬天到了,我会给婆婆织毛衣;夏天,我会给婆婆选块上好的真丝衣料,因为我记得婆婆说过,这种衣料穿在身上,不沾皮肤,又很凉爽。
做媳妇的本份
算算做婆婆的媳妇已近30年,这么多年来,我从没与婆婆吵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在她面前,没有大声说过一次话,尽着做媳妇的本份。我诚心对着婆婆,可依然没有暖热她的心。在我与老公发生矛盾或是与姑姐们有了分歧,婆婆只是护着自己的孩子,不会说我半点好。
也许现在年轻媳妇对我的做法不理解,甚至会觉得我懦弱无能、傻透了,但我就是觉得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
其实这次来倾诉,就是因为我看了晚报很多版的《麻辣婆媳》,并且在女儿的鼓励下,我才鼓足了勇气。
我并不是在指责、数落我的婆婆,而是想告诫那些在与婆婆斗法的媳妇们,对婆婆要孝敬,不要老想着她的不是,应该多想想做媳妇的本份;而作为婆婆呢,要把媳妇当成女儿看待,要真心爱护她、关心她,不要总摆着一副做婆婆的架子,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想想现在这一代的孩子们,工作学习压力大、竞争厉害,我们这些做长辈的要爱护他们,作为婆婆,更要理解媳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孩子多大忙就尽力去帮,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后方环境。
专家点评
当你的婆婆不尽如人意
千人千面。从芷兰的倾诉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为婆婆,既有芷兰婆婆这样挑剔、苛求的,也有芷兰病友的婆婆那样对儿媳嘘寒问暖、照顾的无微不至的。当你遇到一个严要求、高标准的婆婆时,你会怎么做呢?
通常人们会认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直接导致了人的行为和情绪结果,婆婆对我好我就幸福,婆婆为难我我就难过,这是人之常情。
同样是遇到一个挑剔的婆婆,一个儿媳可能心态平和,而另一个儿媳却可能愤恨终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人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这就是心理学中的ABC理论。
在上面的例子中,一个儿媳可能认为:婆婆的行为可能是她自己的经历和性格所导致的,我只要避开她的锋芒,尽到自己的孝道,尽可能维护家庭的和谐就可以了。另一个儿媳却可能说为什么我对婆婆那么好,她却一点都不心疼我?她对我如此不关心,我也要处处跟她过不去。于是,不同的心态和看法带来的结果大相径庭。
芷兰面对挑剔的婆婆,数十年如一日,努力尽着做媳妇的本份。既尽到了儿媳的孝心,也使自己避免了针尖对麦芒、锱铢必较的烦恼。
我们都期待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的喜爱和赞许,但现实生活并不能完全如我们所愿。所以努力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从心底接受我们不能够改变的,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心平气和,日子也会因此更加顺心。
点评人十七
国家心理咨询师
按照婆婆的意愿改变自己
毫不避讳的讲,从带孩子的艰难,到伺候老人的尽心,以及在老人面前的那种小心翼翼,我的经历和芷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在理解的同时,我依然对芷兰多了一份敬佩之情,因为,我面对的是自己的母亲,而她面对的是婆婆。当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老人,以固执、苛刻的形象来取代我们观念中所期望随和、慈祥、无私奉献的形象时,除了无条件接受外,耐心或许是考验我们的最大挑战。
芷兰说自己好强,爱面子。这种类型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力求尽善尽美。她把对婆婆的顺从和孝敬当做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一项责任,是自己不可推却的份内之事,这件事情完成的漂亮与否,决定着自我的肯定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只要自己严格按照孝顺媳妇的“质量流程”进行了操作,婆婆的挑剔和无动于衷其实是次要的。
在婆媳相处的过程中,芷兰的一个明智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那就是她从不力求去改变婆婆,而是不时按照婆婆的意愿改变着自己。
当“不幸遭遇”挑剔的婆婆,“但求无愧我心”应该是孝顺媳妇对自己唯一的宽慰。与人为善则是与己为善,在芷兰善良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别人难以超越的豁达。
点评人 芦静
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来源:女娲之爱 love.ngnvip.com 我们的情感隐私 love.ngnvip.com/category/qingganyi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