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在美国相亲 – 女娲之爱

中国剩女在美国相亲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凤凰网)

  讲述人:汉娜 27岁,重庆人,现居美国,教育业

  采访时间:10月8日至10日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细节作相应处理

  采访汉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时差的原因,我们几乎是用邮件进行时空对话。个子高挑的她,是记者在微博上偶然遇上的在美国的重庆女孩,她有着重庆女子典型的好皮肤好身材,微博除了讲一些日常所见所闻,还有着对成为“剩女”的感慨。这个made in china的词汇,竟然美国通用?那么在美国的“剩女”们到底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1 留美学子的To be or not to be

  回国还是不回?几乎是每一个中国留美学生的“To be or not to be”;而每一次邂逅中国同乡的开场白后,总会直接跳转到这个话题,一番攻辩后面面相觑,好像一群卧底在互探口风。

  大多数留学生是不甘心毕业就背包回家的,他们都是大洋彼岸亲人们的骄傲或希望,数年的异国熏陶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绿卡、国籍、社会医疗福利、教育生存环境都是诱惑;但也潜伏着心理落差,难以融入的主流社会,永远的小群体……不可期的未来就像一团彩色的迷雾,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口上沉浮盘旋。美国法律规定,留学生在3个月内没找到正式签约工作的必须回国,这个时期留学生们的压力远大于在国内遭遇毕业恐慌的大学生。

  而孤身在外的中国女孩们,总是更难做这种撕裂般的抉择。国外缤纷却孤寂的生活,把对父母亲友的思念成倍数放大,国内那个有家的城市,尽管不完美,却活色生香,处处绽放着回家的诱惑。

  一旦留下,便是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抑或人生。

  汉娜太喜欢纽约了,这种喜欢如同她6岁时跟着父母第一次从合川老家的小镇去到高楼林立的解放碑时一样——阳光在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外墙玻璃上反出金色的光晕,映衬得这个城市如同暖色油画般生机盎然。虽然汉娜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在纽约布朗克斯的郊区小镇,但她每隔一段时间,总会一个人去到曼哈顿著名景点帝国大厦、时代广场和百老汇的23街到59街转转,回想2005年自己拖着两个大皮箱从肯尼迪机场出来时的惶恐模样。那时她一个人来到这陌生的国度,而如今已经完成学业,有了相对稳定优越的工作,正为5年拿绿卡而奋斗。她算是留居得比较顺利的,但她仍然还是一个人。

  汉娜成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父亲在机关,母亲在银行,从小就接受的含蓄传统的家庭教育,连和男生一起玩都会不好意思,更别谈早恋。之所以走留学美国这条路,是因为母亲的哥哥上世纪80年代就去了美国,信息通达也有照应,汉娜的这份工作也是舅舅联系的,而她毕业后一直住在舅舅家。

  2 在美国相中国的亲

  这些年来,她谈过两段似是而非的恋爱,一次是与北京过去的留学生杰文,那是个高大时尚且温柔的男孩,但他的责任感与身高完全不成正比。他是汉娜的初恋,分享了她少女的第一次,却被汉娜发现脚踏N条船,像头种马一样活跃在留学生圈里。

  “留学生情侣的爱情,更多是相互取暖,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需要有这样一个人,慰藉孤单的心灵和身体。而性,这个国内小年轻还需要遮遮掩掩的事儿,在这里变得透明而敞亮。校园情侣们常常换来换去,还有些不是恋人却同居着的不明群体,那是我观念上最严重的一次颠覆,我想,这并不是爸妈希望我身处的环境。”汉娜说起这一段时,情绪的寥落显而易见,在那样飘摇不明的环境中,要想谈一段有未来的感情,的确非常难,每个人都在纠结、忐忑,恋爱和性甚至是作为减压方式而存在的。

  这一次多少给汉娜埋下了阴影,后来也有中国男生向她示爱过,可汉娜总是以结婚为前提的严肃,问清对方将来的打算,家庭的安排,以及三观,吓也吓走了好几个。人家不过是想来段轻松唯美的恋爱,汉娜却像是在美国相中国的亲。

  第二个男友Tomes,是个华裔,汉娜的舅妈给介绍的。按舅妈的意思,如果他俩成了,就不用操绿卡的心了,想跳槽就可以随便跳,将来的路也会顺利很多。

  Tomes是个清秀白净的男孩,爷爷辈儿就去了美国,生在那儿长在那儿,地道的“香蕉人”,对中国没有一点感情,会的中文,限于“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Tomes教养不错,会给汉娜开车门,时不时来句极美式的赞美,最初这很让汉娜受用,但很快她发现,这骨子里仍是一段极有文化差异的异国恋。汉娜是个怀旧的人,很想与Tomes分享她的过去,讲她儿时生活的小镇,在江边老房子里的童年,还有重庆一些在她看来非常有趣的地名。可Tomes对这些从来没有一点兴趣,礼貌地听了一回后就说“嘿,亲爱的,结束你的故事,最美好的是现在”。有一次汉娜忍不住问Tomes,难道对祖国,对恋人的家乡没有一点好奇吗?Tomes说,中国在他眼中是与印度、泰国一样脏乱无序,到处是垃圾的国家。汉娜据理力争,Tomes觉得不可理喻。他的棒球、股票小世界,从来不让汉娜逾越,“你的”“我的”分得好清楚,而他自己的经济状况也非常“极限”,心安理得地上半年花着下半年的钱。这种两个独立拼在一起的独立,让汉娜无所适从,最后和平分手。

  3 约炮,还是约炮

  汉娜原本计划在25~28岁间结婚,30岁左右要孩子,她以为这并不是很难的计划,可是真正付诸实践,才知道并不比国内的剩女突围容易。

  网络交友在美国很盛行,汉娜一度希望借此扩大自己的圈子,可是照片挂上去,招来一大群满口SEX的苍蝇。能好好聊天的也有,但假以时日东拉西扯的铺陈后,总是免不了有约炮的嫌疑。也有极绅士品格的老外大叔,似乎情真意切求交往,约会中也彬彬有礼,可是年龄比汉娜大上十来岁,尽管也洋溢着男人味儿,但总不是汉娜的菜。带这样一个老外回中国,估计爸妈头都抬不起来。爸妈总在催“该恋爱了”“该嫁人了”,可是在那片土地上,如何找到般配合适一起奋斗的中国男人?美国人极重隐私,像国内随处可见的那种热心当红娘的大妈,是不存在的人物。

  4 剩在美国的中国姑娘们

  但汉娜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同事和朋友里,就有为数不少和她同样困惑而焦灼着的中国女人,大家的突围路线也都差不多:留美华裔→华侨→美国人→其他国家,突围形式也大致分为:留学生圈子—华人圈子—聚会派对—网络—手机交友软件。

  艾琳,34岁,海南姑娘,在美国已经呆了十多年,照说早就被美国文化浸染,但其实骨子里仍然是个极中国的女人。她当时是与男友一同留学来到美国,两人是准备携手闯美国的,却有一次被她撞见男友和一男性友人与一白一黑两个外妹玩得正HIGH。男友奋力解释只是尝新鲜开洋荤,但过于重口味的不堪入目的画面总在艾琳心中挥之不去。此后她也交往了几个男友,却都各种乱各种不合适。现在与一个40余岁的美国男人保持着似是而非的情人关系。艾琳给汉娜说,他们ML时,她总会像《色戒》里的汤唯用枕头捂住梁朝伟一样,把对方的脸捂起来,想象对方是张亚洲面孔,否则那样深刻的轮廓和狰狞的表情会成为她的梦魇。至于婚姻,前些年国内的亲友还总是千叮万嘱,这几年都已经懒得管她了,这是她唯一觉得幸福的地方,倘若在国内,哪能得这般耳根清静。现在她一个人倒是过得小情小调有滋有味,但汉娜知道,这个貌似洒脱的女人,是多么渴望有一个举案齐眉的中国式家庭。

  小陶,是汉娜在Facebook上认识的朋友,比汉娜小一岁,来美国的时间比汉娜还多两年。留学经历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小陶本来是有男友的,打算在美国修完学业就回去与男友结婚,可两人熬了多年眼看就要守得云开,男友却得知了小陶在美国派对后即时寻欢的故事,一怒之下断了联系,并很快有了新欢。小陶很懊悔,但同时也给了自己留在美国的理由,并自认为在那样的环境下,这种小花边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事。之后的几年,小陶过足了纵情声色的生活,真好,这个地方没有八婆,没有异样眼光也没有道德枷锁,就像活成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女人,但是感情一直没有归宿。小陶也有感伤迷茫的时刻,偶尔回国看见携家带口的老同学,就觉得自己似乎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而这种中国式的圆满,竟是内心深处极度渴望的。小陶给汉娜说,她有好几个姐妹,都是这样单着的,成了散落在美国的剩女圈,爱情和婚姻似乎都离得很遥远,她认识的一个上海姐姐,20出头洋嫁到美国,后来离了婚,就一直一个人过,今年都42岁了。

  后记

  似乎中国女人终归还是有着骨子里的传统情结,不管中途如何声色犬马,最后总会被深入骨髓的根性牵着鼻子走,期望尘埃落定,有一个好的归宿。真应了那句戏谑,国内好脏好乱好热闹,国外好山好水好无聊,每天下了班就回家泡在网上,但凡有华人派对聚会永不缺席,精装以赴,希望却一直落空。汉娜近期的考虑是开始接纳性格平和一点的美国男人,看自己能不能扭转一下观念。28岁后的作战计划是把个人资料登上婚恋网站,但这也是令她恐惧的一件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为之。她可不想做那种在美国孤苦一辈子的老华侨,在深冬自己开车买菜,孤单凄冷地在小房子里独守一生。

来源:女娲挚爱   love.ngnvip.com     两性故事    love.ngnvip.com/category/liangxinggushi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