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边缘的“小人物”:我们也有爱 – 女娲之爱

震区边缘的“小人物”:我们也有爱

  故事都发生在“边缘地带”,主人公都是“小人物”。

  一名“乡官”与500名游客

  记者到四川省茂县渭门乡采访,正赶上100多名游客重访地震时受困并被救的地方,人们跳起羌舞,锣鼓喧天。据乡里人说,每年都有上千人回来“感恩”。

  当年,地震发生时,渭门乡纪委书记杨康军大喊一声“地震了!”就跑出办公室,准备直奔乡政府北边、村民最多的椒园村窄溪组。

  然而,半路上却遇到了更凶险的事情。咆哮的飞石砸向公路上正在行驶的九寨沟回成都的旅行团车辆,短短一段路上,两辆旅游车眼睁睁被掩埋,十几辆车被砸得七零八落。

  “先救人!”杨康军顾不上四散的飞石,和周围的人一起搜救游客。在黑水河边一块青石下,他发现了一辆没有被砸毁的车辆,车上有23人。

  杨康军迅速集结惊恐的游客,一边盯着山上的飞石,一边指挥通过。

  一名美国游客迟迟不敢迈步。情急之下,杨康军猛然一把将他推过正在飞落石头的塌方口。“你侵犯了我权利!”美国游客冲着杨康平大喊。杨康军也急了:“维护你的权利,就保护不了你的生命!”游客顿时安静了。

  12日当天,杨康军一直在不断滚落石块的山间公路上寻找,和民兵共搜救出500多名游客。

  如果说灾难来临时不容多想,接下来的等待却最难熬。

  果然,到了第三天,3名游客偷偷跑了,但因没找到路又回来了。许多游客开始绝望,心理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们不知道,当地的乡亲们正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封封“鸡毛信”传递出去。

  15日,15名伞兵降落在茂县政府广场上,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46小时之久的茂县告别了“孤岛”。

  从12日地震发生,到19日游客全部转移,8个昼夜,包括渭门乡救助的500名游客在内,偏远的羌城茂县共平安转移7683名幸存游客,创造了救援奇迹。

  “我得干点事”  在夹金山南边的四川宝兴灵关镇,记者到李英俊家里采访,一进院子,一辆车身贴满“抗震救灾志愿者”、“誓死保卫生命线”等大红字幅的面包车,显得格外显眼。

  他的主人,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的李英俊拍着胸脯说,如果需要,他随时准备出发。

  “5·12”大地震那天,地动山摇,眼看自家房子上的瓦片刷刷地往下掉,52岁的李英俊非常心疼。但当他听到,山那边更严重,家门口这条路将成为运送救灾物资的生命线。

  汽车技师出身的李英俊坐不住了:“我得干点事!”。一番简单的商量,夫妻俩连夜蒸了81个馍馍,带上工具,出发了。

  李英俊知道,在这条生命线上,要翻越大雪山,路况、气候、海拔,将是运输救灾物资车队难以逾越的困难。他要守在这条线上,为过往车队服务。

  “怎么了!”

  “爆胎!”司机一脸焦急。

  “我看看!”

  司机将信将疑。大家心里清楚,在这样高寒缺氧的地方,不赶紧修好,夜里就可能送命。

  李英俊脱下棉衣,铺在车下,雪水很快漫过棉衣。山上不比山下,平时拧3分钟的轮胎螺丝,山上要十几分钟。发现右后轮还卡着石子,他抡起锤子猛砸钢钎试图将石子抠出。由于在高海拔上用力过猛,他忽然喘息急促,5斤重的锤子重重落在左手上,手顿时肿如面包。

  入夜,李英俊辗转难眠,一直在想如何帮助运输车队减少事故,安全翻越夹金山。他想出了办法,并立即起床赶往位于夹金山上的救灾指挥部。

  “你找谁?”宝兴县委副书记问。

  “我找交通局长,要印‘行车提示’。”

  这个“提示”,是李英俊多年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经验总结。“提示”内容:您已进入高原地区,山高路陡,为了您的车辆不烧轴承,不拉缸,不损坏变速箱,请您使用中油门行驶,保持动力,注意降温,安全行驶。

  “提示”立即被交通局采纳,并连夜印刷了9700份。第二天,李英俊带着这些“提示”,站在路边,见车就发。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像个战士。8个月,在这段路上,3000多辆车,几千次翻越夹金山。

  那些日子,李英俊多少次因高原反应晕倒在地。“如果我死了,不要麻烦政府,把我埋在路边!”李英俊一次次交代妻子。

  “一家一家组成国家!”在他心里,爱“家”是责任。

  校长坚持救助学生

  岳父罹难也难尽孝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如竹、一脸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的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学校的老校长康玉龙。

  对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当了8年校长的他能倒背如流。他告诉记者,学校共有360多名学生。事发时,刚打响了上课的预备铃声,老师刚开始从办公楼往教学楼走。地震发生了,4层楼的教学楼在瞬间一下子垮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有200多人成功逃出;还有一年级一个班的42名学生在上体育课,也侥幸逃出,约有100多名学生埋在了教学楼废墟里。事发后,他们学校的老师用手刨救出了几名同学。这之后,各方面的救援队伍一一赶到后,才展开了大规模的施救。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老师们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呆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知道了”,然后就像没事的人一样全身心地关心着学生的救助进展。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前赴后继的兄弟

  如今的汉源新县城,已不是3年前残垣断壁的模样。废墟上,已崛起花园式小区和一排排精致的民房。

  2009年7月12日,空气中透着股股热浪。湖北援建的汉源萝卜港工地,机器轰鸣。

  入夜,新一轮夜班开工了。有人提醒刘国强“带上药”,他“嗯”了一声,出门了。

  强光打在操作台上,120分贝的噪音直让人眩晕。他戴上防尘面罩,启动、配料、进水、搅拌、装车,一切照旧。4个多月来,这小小的操作台就是刘国强生命的舞台。

  这是一个近20万平方米、89栋居民住宅楼的重建项目。刘国强和7名职工每天为工地提供近200方混凝土。相当于每月420节火车皮的货运量。

  凌晨快一点,刘国强抬起胳膊向司机打了个手势,可以装车了。突然,所有机器停止了轰鸣,工地四处一片黑暗,停电了。

  接到“随时待命”的通知,刘国强向工友交代了一声,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向宿舍,然而,刚走到门口,他便栽倒在地,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他是累死的,累死的。”工友董三华说起他,几度哽咽。

  其实,刘国强有许多理由可以不参加援建,父亲重病,孩子年幼……但当他听说,自己所在的湖北省工业建筑总公司要参加四川汉源灾区援建,他就积极地报了名。

  面对弟弟的去世,来料理后事的哥哥刘国庆悲痛万分,听着工友们的讲述,他坐在弟弟生前曾工作过的混凝土操作台上,失声痛哭。最后,哥哥“为了弟弟未尽的心愿”下决心留下来,和弟弟的工友们一起,将一块块砖垒成幢幢楼房。

  今天的汉源,旧貌已换新颜。在新居里幸福生活的人们,不会忘记,这对前赴后继的哥俩,不会忘记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援建者……

来源:女娲挚爱   love.ngnvip.com     两性故事    love.ngnvip.com/category/liangxinggushi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