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怕,妈妈用身体替你挡 – 女娲之爱

孩子别怕,妈妈用身体替你挡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凤凰网)

  一场大雨,加之余震不断,身处震中芦山灾区的民众和救援人员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家住芦山县城的王琳作了个决定——暂时逃离芦山,带着孩子去到更安全的地方。丈夫在外跑货车,全国各地落脚是常态,地震时刚好去云南送货。32岁的她带着一双儿女在帐篷待了三天后,决定去投靠在成都的亲戚,保证孩子安全。

  昨日早上,芦山到雅安的临时巴士候车点排起了长龙,大人多带着孩子,尽管对家乡依依不舍,但是这场大雨让他们坚定了离开的决心——去更安全的地方。

  庆幸

  用身体紧紧护住女儿

  上午10时,王琳带着5岁的儿子和8个月的女儿从芦山县城乘车赶到了雅安市旅游车站,公公担心她一个女人搞不定两个孩子,就送孙子孙女到雅安。王琳说,成都的亲戚会开车到雅安来接他们,公公等他们离开雅安后才坐车回芦山。

  王琳心疼地摸了下儿子的头,5岁的王维轶头上缠着绷带,他在地震中被倒下来的围墙砸破了脑袋。当时王维轶刚刚起来,坐在床上看电视,地面就开始晃动,“轰”的一声窗外的围墙倒了下来,刚好倒在床的位置,床被倒塌下来的砖头压垮了。

  此时,王琳正在给8个月大的女儿穿衣服,看到围墙倒下来,她已经意识到可怕的地震来了,马上把女儿紧紧护在怀里。看到围墙压垮了儿子所在的床,她的眼泪唰一下就流出来了。

  然而过了一会,儿子从废墟中探出头来——他刚好躲在靠近床头的架子下面。王维轶大声哭着,看上去头只是被砖头砸了一个洞,鲜血直流。看到儿女平安,王琳终于松了一口气,不停地念着“谢天谢地”。

  王琳抱着儿子飞快跑去县医院包扎头部,王维轶在她怀中仍止不住地大哭,直到包扎好了,才渐渐歇住。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王琳现在仍然觉得后怕,也非常庆幸。她说,住在她家对面的大姨17岁的女儿,还在县中学读高中,那个早晨被埋在了倒塌的房子下面,再也不能睁开双眼,大姨的眼泪都哭干了。

  地震过后的那天晚上,王琳接到了丈夫的电话,得知孩子受伤,丈夫也非常着急,想尽快赶回来看看,他建议王琳带着孩子去投靠亲戚。

  安置

  帐篷里住着百余街坊邻居

  地震后的三天,王琳一家人被安置在由一家化纤厂搭建的帐篷里,里面总共住了100多人,基本上都是互相认识的街坊邻居。

  每天都有人前来发放矿泉水、方便面和饼干,房子受损不算太严重的街坊也会回到震后的家中,拿点大米和腊肉出来,煮稀饭分给大家。王琳说,大家在帐篷里互帮互助,气氛还算不错。

  但地震过后接连不断的余震却一直困扰着他们。前天晚上芦山县发生一起较大余震,帐篷里的人都可以清楚听到厂房的玻璃不停掉落的声音,很是吓人。“幸好大家都没乱,100多人,如果大家都跑,人都会把人踩死。”

  此外,帐篷里每天定时供应一次电;而空间有限,大家只能在地板上裹着被子睡觉,晚上会觉得冷;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自地震后王琳没睡过一个好觉。

  昨天芦山下起大雨,晚上的气温会更低。王琳担心继续留在芦山睡帐篷,孩子会着凉生病,下定决心投奔成都的亲戚。

  重建

  “盖好板房我们就回来”

  王琳给王维轶买了一支棒棒糖。嘴里咬着棒棒糖的王维轶告诉记者,他想去成都,但也想回家。

  一直等到下午,王琳才等到亲戚的车,简单的行李搬上车后,5岁的王维轶特意从车上跑下来,抱住前来送行的爷爷,懂事地嘱咐他:“记得回去陪奶奶啊!”

  爷爷等到孙子上车后,才用手去抹了抹眼角的眼泪。他哽咽着告诉记者,孙子和他的感情最好,他舍不得孙子离开家里去外地,但是没有办法,保证孩子安全才是第一位。

  中午等车期间,王琳去车站旁边的快餐店买了盒饭给家人,她一边哄女儿吃东西一边和记者聊天,去外地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住的、吃的都不方便,去外地投靠亲戚可以节约资源给更多受灾的人,走出芦山才能去到更安全的地方。

  谈到受灾情况,王琳最欣慰的是,伤亡情况并不太严重,但让她最担心的是,家里的房子震成了危房,已经不能住人,今后重建需要一大笔钱,这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南方日报记者从雅安市政府新闻办获悉,震中芦山县的房屋百分百受损,都成了危房,无法住人。昨天的一场大雨,让受灾群众的安置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

  当记者问王琳打算什么时候回芦山的家,她说:“等板房建好了,有了住所,我们就回芦山重建家园。”

  ■见证

  志愿者民兵雨中送“炭”

  斜风细雨笼罩下的芦山县城,距离震中龙门乡17公里;清晨7时,这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

  位于县城中心体育馆广场的集中安置点的群众相继醒来;武警、消防官兵和预备役士兵早已起床;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政府工作人员、附近乡镇的村民聚集在这里。

  虽然下着小雨,广场上的早餐免费派送点前却排起了百米长龙;芦山县第三小学门前一辆辆超大型货车鱼贯而入——原本沉寂的县城瞬间被车水马龙点燃生机。

  蓝天救援队冒雨送物资

  芦山县第三小学位于县城的东边,学生已经放假,原本空荡荡的操场上堆满了各种救援物资。早上8时,天空飘着的小雨慢慢连成了线珠,十几名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正在冒雨搬运物资——前晚,他们才跟当地民兵一起,从9时卸货一直干到凌晨1时。

  “今天下这么大雨,村民如果还领不到帐篷,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蓝天救援队云南分队协调人巫东辉(阿辉)告诉记者。

  看着这一车车从远方运来的物资,阿辉发愁的不是物资的缺乏,而是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将它们分发给最需要的群众。

  大约10时50分,龙门乡大雨如注。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几家民间公益组织一起抵达龙门乡古城村月光山组。这是当地的一个物资发放点,范围覆盖到古城村的三个自然村:李家沟村、中坝组和溪岩山组。

  此时志愿者们的雨衣已无法阻挡凶猛的雨水。看见运送物资的卡车,等候多时的村民、民兵、志愿者,在村组长和四川省煜祺义工联合会副会长李胜的组织下,自动让出一条路来,数十名志愿者站成一排,卡车门打开,一箱箱矿泉水、饼干、方便面被传递到临街的一间破损度不大的门面房中。

  不到10分钟,房里的物资已经码放整齐,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此时车上还剩近三分之一的物资,“不能堆在外面,雨太大了。”阿辉说。村组长决定将余下物资码放在门前的平台上。为防止被雨水淋湿,有村民找来一大张彩条布,将码好的物资覆盖起来。

  “快点通知每家每户来领东西,不然又没地方堆放了。”村组长立刻喊来一位村民,让他前往通知。得知物资到来,村民陈雪琼却喜忧参半:“有吃的喝的当然好噻,但是多久才能有帐篷啊?”

  这不仅是陈雪琼的担心。大雨如注的情形下,帐篷成为了龙门乡古城村、五星村等受灾点最紧缺的物资,一个安全温暖的庇护所,是所有受灾群众的共同期望,但由于交通不畅等问题,距离芦山县城较远的乡镇,除了少数几个救援部队刚刚建好的集中安置点,大多数村民还是要自己想办法来躲风避雨。

  时近正午,雨势逐渐变小。李家沟村民李卓翰见到记者和志愿者,第一句话便是问:“吃饭没?”原来,她在家中已经支起大锅,煮起米饭,邀请志愿者们和记者去她家吃午饭。“不要客气嘛!我家中午做了回锅肉和炖菜,来吃噻!”

  李卓翰告诉记者,在地震之前她在成都上班,如今辞职回来参与救灾和重建工作。“我不打算回去了,我就留在家里,帮助家乡恢复重建。”

  汶川民兵助村民搭帐篷

  由于帐篷紧缺,面对仅有的20多顶帐篷和恶劣的天气,古城村的几百名村民一致决定,将帐篷优先发给家有老弱病残的村民。

  高永忠是古城村高家边组的村民。他的儿子外出打工至今未回,妻子高班群双目失明,长期卧病在床。由于地震,他家在半山腰的房子变成了危房。

  昨天中午,高永忠终于领到了一顶帐篷。他小心翼翼地把帐篷扛在肩上,步履蹒跚,生怕摔坏了。记者提出想帮他一起扛,高永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拒绝。

  沿着泥泞的山路走了十分多钟,终于来到他的屋前。放眼一看,高永忠门前的空地刚好可以容纳一顶帐篷。

  骆天强是高永忠同母异父的弟弟,看到哥哥领来了帐篷,他非常开心,兄弟俩不顾下雨,埋头一起研究帐篷怎么搭建。翻了半天的说明书,两人仍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汶川县武装部预备役的官兵得知情况后,立马前来帮忙。

  高晓军是汶川县绵镇棉丰村的民兵连长,也是一名复员军人,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也参与了抗震救灾。有着丰富的搭建帐篷经验的他,观察了地形后,和另外四个同伴迅速拆开所有部件,寻找接口,为高永忠夫妇俩搭建帐篷。

  半个小时后,一顶崭新的印有“中国红十字会捐赠”字样的帐篷立在了高永忠的门前。他高兴地搓着双手,却不知道想要说什么。

  高晓军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搭建的第几顶帐篷了,芦山地震发生后,他立刻主动报名参加救援重建,主要驻守古城村,成为了“救火队长”,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都是一家人,能多帮就多帮下。”

  跟记者随口聊了几句,这群来自汶川的民兵又被李家沟的村民喊去,帮忙搭建他们刚刚领到的帐篷。

  村民李光清从县城带回来几斤包子,想答谢帮助他搭帐篷的汶川民兵。“这些民兵娃娃都客气得很,怕我们不够吃,都不愿吃我们做的饭!”李光清说。

  ■寻亲记

  身体流着你的血

  我要确认你平安

  一张寻亲的留言条,让卫路军和地震中失去联系的两位战友取得了联系。昨日中午,卫路军激动不已,两位宝兴县的战友对他有过救命之恩,“知道他们平安无事,我才松了一口气”。

  今年25岁的卫路军是芦山县芦阳镇人,去年退伍转业,现在成都一家内保公司工作。4月20日地震当天,他正在成都的公司,地震后他打电话确认家人平安后,稍微松了一口气。

  突然,他脑海中浮现了家住宝兴的两个战友的名字:王少波、杨秀云。两人是卫路军在天津蓟县当兵时的战友,因为同为老乡,彼此接触较多,更让卫路军刻骨铭心的是,他们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卫路军曾在部队做手术,两位战友二话没说就为他献血。

  然而,让卫路军揪心的是,他给两位救命恩人打电话已经无法接通。“电话打了一下午,一直打不通,我真的很担心他们的安危。”

  卫路军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宝兴找战友。“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我必须要确认他们是否安全!”从成都赶往宝兴的路上,他遇见了开车前往震区做志愿服务的曾凤和另外一个志愿者,三人结伴而行。在去往宝兴的路上,卫路军满脑子满是两个战友的名字。

  地震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让交通状况变得糟糕,他们三人费尽艰辛于4月21日下午才抵达芦山县城。然而更大的难题摆在大家面前——通往宝兴的路被滑坡山石彻底阻断。思念战友心切的卫路军,不顾余震危险,坚持要深入宝兴寻人。

  搭车、徒步……他们三人于22日上午抵达宝兴,卫路军却未能在这里找到战友。灾情紧急,他停下了寻找的步伐,投入到了当地救灾志愿服务中。“我还跟着攀枝花消防支队,从塌方中挖出一个人,可惜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卫路军在志愿服务期间,发现宝兴中学的安置区告示栏上贴满了寻人启事。他灵机一动,写下了一条寻亲信息:“王少波、杨秀云看见此条(信息)速与战友卫路军联系。1877801××××。”

  就是这张纸条,帮卫路军找到了两位战友。

  前天中午他接到了两位战友的电话,电话中战友告诉卫路军,他们都平安,正跟着救援队伍在山上搜救群众。“寻亲信息是战友的家人看到后转告的,两人都平安!”得知战友消息的卫路军非常高兴,但却无法和战友们见面,因为他此时正在芦山救灾。

  昨日中午,卫路军告诉记者,他晚上会回成都送一批救灾物资去宝兴,到时候看看是否有机会见到日思夜想的战友。

  ■相关

  “铁拳师”入村

  逐点逐片搜查

  “快!快!快!”22日早上8时,宝兴中学内,成都军区“铁拳师”先锋团的官兵们手执铁锹、锤子等工具快步前进,他们当天的任务是前往宝兴县五龙乡、陇东乡和明礼乡等偏僻乡村进行地毯式搜索,如果发现村民被困则立刻开展救援。

  为了以最快速度抵达目的地,该部队租借了2台当地群众的大巴车,运载官兵火速赶往五龙乡,南方日报记者随车一同前往。“我们选择前往五龙乡、陇东乡和明礼乡这些地方,是因为我们从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由于电力通信中断,以上地方受灾情况不明。”“铁拳师”先锋团司令部协理员荀发江说。

  9时15分,救援队伍抵达陇东乡。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救援队伍,地震只是造成当地房屋严重破损,幸无人员伤亡。鉴于陇东乡没有失踪人员急需搜索营救,而明礼乡仍灾情不明,“铁拳师”决定立刻赶往明礼乡。

  10时整,“铁拳师”来到明礼乡,发现情况和陇东相像,没有失踪人员。在两个“信息盲区”的危险解除后,官兵再次马不停蹄地赶往五龙乡。乡党委书记杨业学告诉官兵,地震中,全乡目前有1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3个乡村由于山高路险,伤亡人数在进一步统计中。

  获此消息后,“铁拳师”兵分三路,分别徒步前往五龙乡团结村、胜利村和东风村进行地毯式搜救。通往胜利村的道路崎岖、山高坡陡,官兵们或拄着木棍,或互相牵拉,一路徒步前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胜利村。

  “挨家挨户询问,逐点逐片搜救!”先锋团军务股股长杨绵勇和三连连长朱继新带着官兵立即分头行动。经过2小时的排查,在未发现受伤人员和受困人员后,官兵们为36家农户搭设简易帐篷、拆除3家靠近路旁的危房方撤离。

来源:女娲挚爱   love.ngnvip.com     两性故事    love.ngnvip.com/category/liangxinggushi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