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叫我射里面 饥渴难耐的骚儿媳妇 哦媳妇你下面好紧 看黄a大片
今年的国庆假日,毫无例外的,我们仍然是去了孩子爷爷家。尽管两个孩子上完课只剩下三四天闲暇,但是,想到一个独居老人的凄凉,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回家大军中。
我们大概是晚上七八点钟左右到家的。秋天的校园,空气中到处飘浮着桂花的香味。我们的车子, 从一个不起眼的圆形拱门进入,绕了个大圈,才终于停在了公公家的楼下。昔日热闹的校园场景,如今看起来冷清了许多,因为新区的建立,学校迁了新址,而旧址,则被用绿色铁皮隔成了两块区域,一边用于县政府的建设,一边用于老教师的住宿。那些当年在讲台上挥洒汗水的园丁们,如今被隔在一方狭窄的院内,住在老旧的宿舍楼里,看起来竟有点牢笼的味道了。
公公等在家里,见我们回来,很开心,赶紧端上了几个准备好的饭菜。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他与我们简单地聊了聊路况,还问了问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我们刚吃完,他便又像往常一样,有点急切地打发我们早早去睡,于是,我们便去了附近的一个酒店。
公公犯有轻度抑郁症,有段时间还发展到卧床不起的重度阶段,因为婆婆去世早,他怕几个孩子受委屈,所以一直没有再成家,就这么一个人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养娃的过程,艰辛又琐碎,他便在这样的一个艰难的过程中,成了一个强迫症极其严重,极度节约,并且又异常固执的老人。
他每天八点左右就会准时睡觉,稍晚一点就会明显焦虑,孩子们不管多闹腾,到了八点多就得熄声,然后乖乖收拾好去房间,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守在一间凌乱布满灰尘的小屋内无所事事。在上海习惯了晚睡的我们,实在适应不了这样的作息,就想溜出门逛逛,但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钥匙在公公手里,我们从里面根本开不了门,所以,再想出门也得忍着,我们总不能去吵醒一个好不容易躺下的神经衰弱的老人吧?!
家里的马桶坏了,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他谁也不让修,就那么坏着,有人要去厕所,就必须得绕个大圈,去学校的公共厕所,他不修,别人谁也不敢动,就这么拖着,所以我一直有些不好的记忆,就是晚上八九点钟想要入厕的时候,却遭遇铁将军把门,只得在煎熬中度过了一晚。
公公的固执还表现在抱残守缺上,他的几间屋子,简直像垃圾场,到处都是他舍不得扔的旧物,以至于蟑螂到处爬。因为子女多,且都孝顺,所以经常都会大包小包过来探望,那些吃完的空盒子,便被他像小山一样的堆积起来,连床底上都塞的满满的。家里所有物品几乎全都以残缺的外形展现在我们面前,电饭锅焦黑变形;炒菜的铲子是断裂的;筷子全成了黑的不说,好多还是半截的;饭碗则好多是有裂纹的!可他一样都不舍得扔。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厨房那个极小的垃圾筒,套了一层又一层的买菜拿回的塑料袋,极小,总是浸满了汤汁,每次我一拿起那个垃圾筒,就会干呕想吐,可是,谁也不敢去买个新的,因为,新的套不上买菜的塑料袋 ,那种浪费,绝对是罪不可恕的。
对于我们来说,公公家里,处处是机关,他的东西,谁也不让碰,如果不小心碰到了,那他肯定会一惊一乍的大声斥责,几个子女中,都是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头衔的,可是因为对老父亲怀有敬意,所以在他面前,全部都只有战战兢兢听话的份,谁也不敢动家里的一些物件,也不敢添置任何物品。
所以,这一两年回去,随着俩孩子的个头越来越大,我们开始不愿住家里。在住酒店这事上,我们是坚持的,虽然每次住上几天要花不少钱,可也不愿意一家好几口挤在一张一米三的小床上。当然,住不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是我们在默默对抗,想让公公意识到,二十年不修马桶有多不正常,还有那满屋子的垃圾,满地爬的蟑螂!我们希望有一天,公公可以妥协,希望他说:孩子们,你们给换个新马桶吧,你们帮我把家里清理一下吧,能扔的都扔了吧!哪怕他说:你们如果有能力,就帮我换个大点的房子吧!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几个孝顺的子女都会欢天喜地忙碌起来,会争着抢着为他的转变买单。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我们回到公公家,公公显然没有料到我们会回来吃早饭,所以家里冷锅冷灶的,我便去厨房煮了点面条。然后,当我们坐在客厅的餐桌上开始要吃饭的时候,像往常一样,公公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本子给我,我知道,他肯定又写新诗了。
我边吃饭,边认真地一页页翻看着公公的新诗,足足看了个把小时。对于公公的心理活动,我一向不敢疏忽,虽然没啥文化的我,读诗有点费劲,但是出于对老人生活的担忧,我不敢掉以轻心,总是努力地去理解,不懂的就问他。老人似乎很满意这点,我知道 ,很多时候,他并不在乎他的儿媳是不是有多么博学,他欣赏的是儿媳的善良懂事,而且因为一个人太孤单了,所以子女们的关注,总能让一个老人生出满足感和自豪感!
公公常跟几个子女说,他写的诗,只有二媳妇喜欢看,也许是吧,虽然我自己不会写,但并不影响我以一份赤子之心去领会一个老人的心境。
那首《首雪吟》:首场雪连天,一夜白校园。风催梧桐老,雪伴黄叶飞,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老人,在校园里踽踽独行,他的世界寂寥无声,简单的只剩下自己的影子。那种风吹黄叶校园白的场景,节奏如此的缓慢,把一个老人孤寂的身影拉的老长老长。
而那首《3号教学大楼》:人去楼空鸟儿鸣,石桥、书馆伴情深,昔日繁华育人处,今日寂寥听风吟。让我看到了一个老人的惆怅,一个在讲台上挥洒了大半辈子汗水的老人,一生与校园相伴,学生的琅琅读书声,早已渗入了他的生命。然而,因为校园迁址的缘故,他的生命状态彻底被改变,与他相伴的,再没有莘莘学子拼搏的身影,剩下的,只有安静的石桥、书馆,以及风吟鸟鸣!
那首《桂花吟》,与上首表达的意境差不多,唯一多了桂花的沁人心脾的香气。绿叶撒满碎黄金,丹桂飘香伴校人,伤心明年秋风起,不存校园与花魂。如此宜人美景,将不复存在,确实让人平添了一份忧愁感伤。
还有一首《儿在抗洪父在焦》,是写给小儿子的。丢了文笔操大锹,沙袋堆向浊水涛,众志成城堵圩破,大雨倾盆顺头浇。度日如年盼雨住 ,抗洪祈胜去父焦。扬长避短乃古训,书生疆场非玩笑。连续大雨,身为乡镇父母官的小儿子,不得不带着乡民们一起抗洪,那几天,老父亲夜夜无眠,那种担心,焦虑,求告上苍的场景跃然纸上,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浓浓爱意。
还有一首风声生冷意,啸音助寒凉。年后儿孙回,听风又念想。是写我们的,春节回家那次,因为带着两个孩子,生怕像以往那样又被堵在路上,所以只呆到初五便回了上海,走后第二天,老人独坐窗前,阵阵寒意袭来,忍不住又开始思念远走他乡的儿孙们!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走的那天,老人把家里能拿的东西一样样搬出来:土鸡蛋、牛奶、挂面圆子、香肠、咸鸭、茶叶、酒、孩子的零食等等,亲戚们送他的好点的东西,他全都省下来,一样样打包好给我们带上,仿佛几个子女中就只剩远游的我们依然还在温饱边缘徘徊似的,生怕短了我们的嘴,委屈了我们的胃。临走,还偷偷塞了个一千块钱给我,嘱咐我给家里多买点好吃的。那刻,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后来走的时候,我又悄悄把钱放在了房间的抽屉里。
公公还写了一首《银元吟》,写的是59年至61年的事,是关于公公的父亲的:宝物银光已暗淡,父亲恩重永如山。逝前银圆交我手,一生厚望盼儿展。洋钱换饭和泪吞,先父在天泣血看。尚存一枚可纪念,睹物愧悔受熬煎。当时公公年少,有天放学回家,他的父亲交给了他四枚银元,当时公公没有多想,拿了银元便返校了。后来,由于饥饿难忍,他便在银行兑换了三块人民币,分三次在饭店买了三碗饭吃了,只留下了一枚银圆。一周后回家,才得知父亲几天前就已经不在了,最后时刻,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儿子,在校园的这样一个清冷的早晨,在我读到这首关于银圆的诗的时候,公公的眼圈是红的,声音是哽咽的,他说:他对不起父亲,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后悔,怎么就把父亲留下的银圆给花掉了呢?那可是父亲留下的唯一的物件了!我听了,也是鼻子发酸,但还是赶紧安慰公公:其实作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活下来,比什么都好,所以你不用一直纠结银圆的事,他在天上看着,也会因为你这样的选择而感到欣慰的,这比留下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件更让他们开心,公公听了,释然地点了点头。
公公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内容几乎浓缩了他的一生,对于父亲的愧疚,对于已逝妻子的思念,关于儿孙的成长点滴,以及一个老人的惆怅等等。
这便是一个善良正直却又固执的空巢老人生活的合部,他的一生,一直在付出,从不求回报,也从不抱怨。
面对一个不愿意走出家门,不愿意拖累儿女,却又时时刻刻都在为儿女们着想的老人,我想,作为晚辈,我真得好好想想能为他做些什么了。
来源:女娲之爱 love.ngnvip.com 女娲伏羲的故事 love.ngnvip.com/category/nv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