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剩女 我们只是晚婚而已
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了以上有关上海市民2009年的结婚统计,这些数值已经接近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在剩女被翻来覆去讨论之后,晚婚是否也会成为又一焦点?两者有何区别?是否有必然联系?
看看你属于哪种晚婚类型
被迫型晚婚:成本决定一切
结婚意愿:9成
特点:想结婚,结不起
“不用我说了吧?房子,不说全部,应该也有一大部分晚婚的人是被它拖累的。上海的房价就不谈了,用上海话说是‘一天世界’。而且我说的房子,还不单指买房子,就算租房子,两个人租离双方单位都近一点的市中心房子,成本也很大。”
达克,男,30岁,筹备结婚中
达克和女友相恋3年准备结婚,两个家庭于是凑钱准备买房。在一段时间密集看房之后,地段、工作距离、小区情况、房子质量、双方家庭的不同意见,使得这对情侣久久未作决定。就在这样的多种意见纠缠拉锯中,上海的房价毫不留情地往上直蹿。于是所有人只能搁置原来的备选,回过头重新来一遍看房之旅……“实在下不了手,涨价之后和原来不是差几万,而是十几万。”
达克是最典型受房之累而晚婚的“被迫型晚婚”者。“就是最常见的关于房价的无奈故事,老套、通俗,又几乎天天上演。”他无奈地笑笑,“本来打算去年年初买房,然后拍婚纱照定酒席,等到年中交房装修,差不多年末就可以结婚了。”但现在买房的搁置使得达克的婚礼不得不推迟一年。“只推迟一年已经谢天谢地了。照现在的形势这样下去,我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种情况下,达克和女友也考虑过租房结婚。但是一圈看下来,“两个人租离双方单位都近一点的市中心房子,加上是结婚用的房子,稍微装修一下,成本也很大。”
对于网上热议的高房价影响年轻人结婚,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表示,自古以来,房子本来就影响婚姻,以前农村盖了房子才能娶太太。但同时,他也认为,不能把高房价列为年轻人不能结婚的原因,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家里3房2厅还容纳得下新人,不住父母的房子也可以租房子,年轻人一开始就想花大钱买新房是不现实的。
刻意型晚婚:想结随时结
结婚意愿:5成
特点:心智成熟,吸引力强
“结婚一定是人生中必须的环节,我们从来不是单身主义者。但是生活中除了婚姻,还有太多部分。希望能充分享受单身的乐趣,包括与异性相处、被异性欣赏和追求的乐趣。只要在30岁之前结婚就可以。”
Darcy,29岁
即将结婚这一类晚婚族特征很显著,并且女性居多。她们往往很漂亮,学历高,做着一份别人艳羡的工作。不跟她深交的人只知道她是单身,但每逢生日或节日,桌上都会有指明送给她的鲜花。任何活动约她总要提前;她的日程很满,而且对于自己的私生活从来闭口不谈。即使随着时间流逝,她们的年龄日渐“奔三”,脸上也从不见寂寞,毫无焦躁之色。最后,往往在大家都以为她会修炼成剩女的时候,抖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包袱:她开始发请柬,这位姐姐居然要结婚了,爱人居然是相恋N年的初恋对象。
听起来很传奇,但通常一个圈子里总有那么一个刻意型晚婚者。她们有些像“隐婚族”,不过她们隐的只是正牌男友,真结婚了也大方承认。“要说目的嘛,想尽可能享受婚前单身的乐趣吧。”Darcy从事教育业,发展顺利,生活丰富。她用了最心仪的小说男主角作自己的英文名。“当然也包括和异性相处、被异性欣赏和追求的乐趣。”她承认,这其中必定有些虚荣心作祟,但她们又小心地维持着其中的界限,“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被异性爱慕,心情一定是愉悦的。就看怎么掌握尺度。”
也有真正单身的刻意晚婚者。“当然,那只是一段很短的空窗期。”从事公关业的Ella解释,“早婚意味着和一个人过早安定下来,但我可能会不甘心。”名校毕业、身材修长、长相甜美,在同龄人中,Ella无论个人还是家庭条件都很优越。但是,和普遍被认为要求过高而导致未婚的“三高”剩女有本质区别的是,Ella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要求对方又高又帅又体贴忠诚外加出身良好经历清白还要硕士学历年薪百万……”她一口气历数种种,“还要有房有车无贷。”说到最后,不禁莞尔,“与适合恋爱的人谈纯粹的恋爱。然后在合适的时间,与适合结婚的人谈指向婚姻的恋爱,最后结婚。”
而这个“合适时间”的理想区间,对于Ella来说“差不多在27岁到32岁”。因为工作关系,Ella能经常接触通常意义上的“精英男性”,有了这样的社交圈,她从不担心自己成为剩女,“晚婚和剩女,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目前晚婚人群中大多为大学毕业生和拥有更高学历的人群。据市民政局本次统计,从学历分类看,2009年度办理结婚登记的大学本科学历共81381人,占总数的27.6%;硕士22370人;博士2738人。而其中市中心城区的晚婚女性多是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士。据了解,这个年龄的女性,多是独生女,收入较高,且家庭负担小,消费能力强,大都自主进行收支管理。因此,这种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赖男性或者家庭的生活,使得她们精神独立,更重视发展事业和自我能力提升。
习惯型晚婚:没有了动力
结婚意愿:3成
特点:经验丰富,现实条件欠缺
“很多时候,结婚需要一时冲动,这种冲动在最初几次的恋爱中经常显现。但是恋爱多了,这种冲动越来越少。并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结婚变成了一件需要很多步骤的麻烦事情,从想要结婚到真的结婚,需要保持一个长时间的冲动,太可怕了,我都觉得自己没可能结婚了。”
沈钧,男,26岁,无结婚打算
“晚婚?多晚算晚婚?你们有没有不婚这个归类?”接受采访时,沈钧表示自己目前正在第7段恋爱中。这个从事广告业,扎着头巾,颇有文艺青年范儿的高大男生,谈起晚婚,有点迷惘。“我可能不适合结婚吧,”他说,“结婚很多时候就是靠冲动。这种冲动在前几次恋爱中经常显现。但是恋爱多了,这种冲动越来越少。”
沈钧目前和女友住在一起,“住久了,就越来越没有结婚的冲动。”他说,“其实和结婚也差不多了。”随后笑了笑承认,“当然,还是有差别的,不会只是一张纸的差别。同居,没有那种紧密的牵连感,只要有一个人心里生了散意,很容易就分开了。”
“恋爱同居,大家可以只要感情就行,但是当对方希望结婚的时候,往往就开始要求很多现实因素。”虽然月入过万的沈钧过得相对自在,但想要买房买车,却显然不切实际。“我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我不可能去问他们要房子要存款。”但同时,“我也不愿意为了结婚去一分一分省钱,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再开始下一段恋爱,如此循环往复。
环境型晚婚:到了时候,自然会安排
结婚意愿:7成、
特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周围和我同龄的女孩子都已经结婚了,有些连孩子都生好了。可能周围的人普遍学历不是很高,所以大学、工作都在能够‘被理解’范围。之后,也没有很多婚姻的压力。但是工作两年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问起,而且那种语气,有一些怪异。我就直接和父母说,我再‘玩’一年,就结婚。”
殷华,27岁,已婚一年。没看错,的确是这八个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千年关于婚姻的必备条件,仍然真实存在于21世纪的现在,存在于上海。当然,此“命”早已非彼“命”,不至于头戴盖头,直到洞房才知道对方模样长相。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又是由父母决定了谁是另一半。
殷华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在她大学三年级时结婚了。“这在我们那里,也不算早。”殷华提到的“我们那里”是指她家住的浦东某镇。“我周围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读大学的不是很多,一般家里都觉得读个中专,了不得读大专,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她说,“现在可能对孩子的期望,无论男孩女孩,都会更高一点,但是在我们小时候,对女孩子最主要的期望就是找个好人家,结婚,生小孩,往后过日子就行了。”
2005年,殷华大学毕业,时至今日,她仍然对自己找工作的那段日子记忆犹新。“特别着急,不要说专业对口不对口,就是不管什么公司招人,只要我和要求沾边,就投简历,海投。”而这样的急迫来自于她的家庭,“如果找不到工作,回家就是嫁人。不是父母不爱子女,而是我们那里就是这么看女孩子的。”
殷华如愿找到工作。“刚开始工作,还没有来自婚姻方面的压力。在大学生相对少的环境里,大家对我们是更宽容的。”她当时所在的外资企业也让父母在亲戚中颇为自豪。 但这种宽容并未持续很久,工作两年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问起,而且询问的语气,“是有一些怪异的”她说,“我就直接和父母说,我再‘玩’一年就结婚。”
殷华这样定义她说的“玩”:“上下班,休息日和好朋友逛美术馆,吃顿饭,或者有时喝咖啡。一年中,偶尔去短途旅行。”出乎意料,殷华的这些“玩”与普通白领的日常生活并无二致。“你不能用普遍的白领概念来说,地域导致的观念区分是很大的。”晚婚,对于殷华来说,更多地象征一段自主的自由生活。
与父母的“谈判”获得了“批准”,但当时的殷华并没有男友,也没有任何有指向性的对象,她对一年之后就能结婚却非常肯定,“会有人安排相亲,家庭条件、经济水平,这些在见面之前双方都确认满意,然后见面,觉得合适,就结了。”那么恋爱呢?“也谈啊,但是一般不太会超过半年,我们那里,双方都是抱着结婚为目的,没有一直谈下去的必要。”殷华坦言,“每个女孩子都会期望有浪漫的爱情,但我长相普通,学历也一般。成长的环境让我很现实,我不会对自己有过高的估计。当你生活的周围,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很大的。”
26岁时,殷华如约出嫁,“我已经算晚婚了。”她说。在合适的年龄,听从长辈的安排,嫁人、结婚、生子,这样的模式,在上海郊区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同性宗族中普遍存在。
据本次上海市民政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和郊区相比,上海市区的居民结婚年龄普遍更晚。特别是男性,在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等婚姻登记中心初婚平均年龄都在29岁以上。
连带型晚婚:别人都结,我也结吧
结婚意愿:8成
特点:朋友圈、工作性质决定
“我喜欢我的工作,能从事喜欢的工作,这已经是很不容易而且幸运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能尽可能投入。”
小强,男,27岁,恋爱中
“当你经常一起活动一起玩的朋友们都是单身,就不会有很大的想结婚的念头。往往是这样开始的,其中一个人结婚了,接下来,就是一个个陆续都结婚了。”
常敏,女,28岁,已婚
常敏和小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强调环境的影响。只不过前者着意朋友圈的环境,而后者重在工作环境。
小强从事IT业,上班埋头于编程,下班回家当宅男。在他的周围,每天都活动着和他一样的张江男。和传说中孤单一人形单影只的宅男不同,小强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朋友,“当然是准备结婚的,”他说,“不过同时,我喜欢我的工作。能从事喜欢的工作,这已经是很不容易而且幸运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能尽可能投入。”对于结婚,小强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对于自己在三年内可以达到的程度胸有成竹。
相比之下,让常敏想到要结婚,是在连续三次发现找不到人逛街之后。“经常活动的3个闺蜜,都有男朋友,也都乐得单身。”但情势从其中一个结婚开始发生变化,“我们4个当中第一个结婚的是因为家里摧着,我们还经常4个人一起去看婚纱看酒店。”很快,第二、第三个好友在同一年都相继出嫁。“当你找不到人玩、找人吃饭需要再三改时间、一起旅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这个时候,就会自然而然想结婚了。”常敏说,“一个人的社交圈影响力很大,尤其是亲密的核心社交圈。”
链接:他们也晚婚
澳大利亚
据澳大利亚《星期日电讯报》报道,现在相当一部分澳大利亚年轻女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事业和赚钱上。并且她们大都希望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再步入结婚殿堂。澳大利亚女性平均结婚年龄在2005年时已经达到29.7岁。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现在男性平均结婚年龄达到32岁。
挪威
在30-35岁的年龄段,未婚女性比已婚女性的数量大得多,这是因为跟男朋友“仅限于”搬到一起住的现象非常普遍,没有非结婚不可的理由。但是在30岁以上的未婚女性中,有20%的女性是完全意义上的单身,没有结婚,也没有男朋友。
英国
现在英国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是33岁,男性是36岁,分别比10年前的平均结婚年龄大3岁。40%的人选择31岁到35岁结婚。只有34%的女性认为她们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一个伴侣。英国30岁以上单身女性比较多的原因是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婚前应该好好享受人生,求学就业,即便30岁没有结婚,也不会有人认为这很奇怪。
法国
女性为28.5岁,男性为30.6岁。在法国的30岁以上女性之中,有30%是未婚的,但是她们大多数有自己的生活伴侣,只是没有正式登记结婚。似乎结婚在法国已经有点落伍了的感觉,也许有一天会产生回潮。
来源:女娲挚爱 love.ngnvip.com 两性故事 love.ngnvip.com/category/liangxinggushi